余姚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宁波余姚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成长态势。目前余姚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067家,民间资本投入近4亿元。2014年度,新设立文化经营单位102家,新增民间资本投入8400万元;全年文化产业总产出46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地区生产总值28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阳明188”创意园、“文山”创意广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印刷、制笔等区域支柱性产业稳健运行。
一、催化规模效应,吸引资本融合
一是夯实结构体系。以凝聚民间资本投入为导向,注重城乡文化产业布局,着力夯实和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拉动产业经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城区以2个创意产业园为亮点,姚东以印刷企业集群为重彩,姚南以非遗项目佛雕技术成果营销为特色,姚西以环牟山湖自行车赛等体育活动为闪光,姚北以制笔业块状经济为热点,城乡片区产业支撑分布均衡、并驾齐驱,各有倚重、别具风采。同时,余姚积极依据城乡群众需求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在“重头戏”以外,城乡各地辅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367家,其中网吧190家,娱乐场所53家,印刷复印企业556家,音像出版店266家,电影及电子游戏场所12家,以及演出场所6家,有效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
二是打造龙头品牌。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为指向,余姚重视培植产业发展领头羊,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既树立产业形象,又推动经济壮大。以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为例,余姚大力提供各类便利,大力帮助争创各类荣誉,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跨越发展,先后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首批重点扶持文化企业、首批浙江省重点助推上市文化企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成为国内文化企业的标杆典范。文化设施方面,近年来大丰承揽中国大型舞台机械项目60.5%市场,承揽上海世博会大型舞台机械工程、印度首都大剧院等海内外多项国际性大型舞台项目。
三是护航中小企业。以稳定民间资本投入为趋向,抵御市场风险,努力护航中小型文化企业,既提振产业信心,又保障业主财产。在前几年的经济低靡期,余姚市文广新局联系民生银行余姚支行等金融机构,以合作方式为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帮助,民生银行余姚支行专门为印刷企业量身定做贷款项目,以4家印刷企业为一组相互担保的形式,在困难时期分别申请获得80万元、50万元不等的贷款,为中小型企业“雪中送炭”。同时,该局积极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涉及文化领域的无证、违规和违法经营,确保市场繁荣有序,充分维护正规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孵化新型增长,集聚民营参与
一是建设施,筑巢引凤。围绕新型文化产业类型,加强设施建设以吸引海内外的民间新型力量参与。在设施建设过程中,余姚力争在文化产业的全国版图上加重色块。近年来,连续推出“阳明188”文化创意园、“文山”创意广场等新型产业载体,备受业界瞩目。以“阳明188”文化创意园为例,总规划面积5000多平方米,通过旧厂房加固装修改造,实现“零土地技改”、“零土地招商”,打造成为集创意企业孵化、产品设计制作、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平台。新建伊始,就吸引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多家企业与园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目前,该园区已接纳13家文化创意企业落户。
二是出政策,增强引力。针对新型的产业孵化特征,不断探索营建符合新增长方式的发展软环境,出台政策增强民间投资引力。通过租金补贴的方式,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街区)集聚化发展。文山创意广场项目占地92亩,被列为宁波市“1235”工程重点文化项目和中央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同时,根据余姚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导,文化产业类企业入园可享政府租金补助和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2013年、2014年,该园区分别获评“宁波市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余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强联系,高效协调。应对新型的产业业主需求,及时完善联系协调服务机制,为外来企业提供办事、安居等方面的便利。在阳明188创意园区,余姚市政府阳明街道办事处落实专职干部驻园,除提供日常的申请入园、物业保障、形象宣传等服务外,还随时协调解决落户企业遇到的困难。利用文山创意广场提供较为完善的文化企业发展辅助服务,通过网站、微博、420㎡的楼顶广告牌、80㎡的LED户外电子屏等,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广。
三、优化公益载体,积累社会力量
一是激发国有资源带动作用。利用国有资源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和消费。在项目拉动产业方面,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开放,有效地拉动了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例,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不仅吸引各门类影视栏目组、影视企业积极参与河姆渡遗址的取景拍摄,还催生了周边民营资本投资的相对稳定回报,带动附近景区的旅游消费。在活动带动产业方面,运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模式,举办甲鱼文化节、大闸蟹文化节、蜜梨文化月等活动,塑造了文化产业品牌。
二是激励社会隐性产业后劲。借助公益平台,衍生发展产业增长。鼓励兴办民办博物馆,通过组织调研其他各地民营博物馆经营现状和政府扶持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根据民营博物馆建筑面积和免费接待观众人数加以资金补助的扶持方案,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我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激励和现实需求下,余姚民间投资兴办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展览馆、书画院等文化产业的热情较高,浙东青瓷博物馆、浙东四明山书画院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民办展览场所先后免费开放,其中浙东四明山书画院投资5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邀请国内书画名家写生采风、驻院创作。
三是激活社会共享薄弱环节。针对全民阅读量下滑趋势,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我市出版物经营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冠名认证、委托经营、加盟连锁等方式,实施“姚江书吧”建设、茶香书香联姻和农村图书发行连锁等工程。“姚江书吧”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余姚市文化管理部门牵头,是集图书销售、阅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书吧,目前全市共有13家“姚江书吧”,成长趋势良好。此外,还有效扶持民营戏曲演出力量,将具有演出实力、相当资质的优秀戏曲团队,审批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职业剧团。目前,余姚拥有18家民间职业剧团,经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招标向各地配送剧目,每个剧团平均年收入达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