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5.04.2015  11:58

  近日,余姚市2015年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项目二线塘临山段已完成全部种植任务,种植长度2170米,面积约163亩。

  沿海基干林带一直是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重点,同时也是构建生态屏障的重要工程,按照《余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该市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分为三个建设层次:一是沿海基干林带,布局在沿海的滨海产业园及黄家埠镇、临山镇、泗门镇、小曹娥镇等北部乡镇;二是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主要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沪杭甬高速公路以北之间的广大平原区域及该市南部部分镇村,由城镇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组成;三是丘陵山地防护林,布局在该市南部沪杭甬高速公路以南之间的丘陵山地区域,由生态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等组成。

  今年是海防林建设规划的收尾之年,经过近10年的建设,全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已初具规模,建设面积已达5000余亩,22公里海岸线基本上全部绿化成林,实现了初步合拢,基本形成了四横四纵的基干林带框架。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的平原绿化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拥有宁波市级以上“森林城镇”8个、宁波市级以上“森林村庄”131个,泗门镇和临山镇成为余姚市实现“森林村庄”全覆盖的两个乡镇,全市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37.8万亩,控制率达到92.1%;南部山区丘陵山地防护林面积48.3万亩,每年完成森林抚育30000亩,该区森林植被保护良好,自然景观优美,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区。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城镇、村庄绿化、森林公园、风景区绿化建设为“点”,以基干林带、道路绿化为“线”,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山地防护林为“面”,融生态需求和景观需求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层次多样、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余姚市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