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最美教师何华飞——放弃椒江舒坦小日子 去新疆支教

09.05.2016  16:16

今年的妇女节,黄沙扑面,她无暇打扮自己;即将到来的的母亲节,两地相隔,她无法守在女儿身边;四个月后的教师节,她在异乡,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今年,这三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何华飞都在新疆阿克苏度过。往昔,有鲜花相伴,亲友作陪,如今,她却只能孤单度过。尽管如此,她依然不悔援疆的选择。

既然来了,总要留下点东西

何华飞今年33岁,椒江人,在前所中学教数学。除了教师的身份,她还是妻子和母亲,丈夫贴心,女儿可爱,家庭美满。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小女人,本该舒舒坦坦过着小日子。

去年下半年,这个小女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脱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为响应援疆的号召,何华飞主动请缨,成为第六批赴阿克苏援教的5名台州教师之一。

去年8月28日,何华飞背上行囊,抵达了阿克苏。安顿下来后,她被告知了两件事:她将执教的是汉语听力课,而学员则是同行业的维族教师。

何华飞懵了。钻研十余年的数学,突然之间没有了用武之地,对于她来说,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更令她头疼的是,学员的年纪相差悬殊,最小的24岁,最大的46岁,而且还是教学资历深厚的老前辈,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班门弄斧。

开学第一课,何华飞的心情只能用“忐忑”来形容。前一晚,她花了两个小时备课,苦练汉语,反复斟酌每一个读音,直到达到标准水平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课堂收获了学生们的掌声。

教学中,何华飞还另辟蹊径,把教材中的短文改编成小话剧,让学员上台表演,既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个学期下来,学员们渐渐融入课堂,也感受到了何华飞的良苦用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干好汉语听力教学这份“份内事”,何华飞还与援疆支教团的同事们干了不少“份外事”。他们与当地两所中学结对进行教学帮扶,何华飞还收了一名新教师当“徒弟”。

既然来了,总要留下点东西。”这是何华飞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生活不习惯,病痛接踵而至

援疆前,何华飞曾想象过在阿克苏生活会艰苦,给自己打了不少“心理预防针”。当亲身体会时,她依然禁不住吃惊。

在阿克苏,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停水时,何华飞曾一个星期不洗澡。停电最久的一次,4天没电,蜡烛也卖脱销了,她和同事们只能借着月光洗漱。当地的自来水,令援教团老师们难以下咽,何华飞必须每周徒步两公里从超市拎回两桶矿泉水。

新疆的饮食多辣味,在江南长大的何华飞吃不了辣,一吃辣椒就闹肚子,口腔溃疡也跟着犯了。

停水,那就多囤些水;停电,那就省着用电;怕辣,她干脆自己煮粥喝。这些问题,咬咬牙都能克服。在阿克苏,最难熬的还是气候关。阿克苏气候干燥,经常有沙尘,寒冬更是难熬,何华飞的身体状况不断亮起红灯:皮肤干裂刺痛、肩周炎频频发作……

去年11月,何华飞在体检中被查出得了肿瘤。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阿克苏的医疗条件远远比不上浙江,同事们劝说她早日回家治疗。可是,想到自己肩负的教学重任,还有学员们的殷殷期盼,她迈不开离开的脚步。最终,她选择了坚守,直至寒假才返回台州看病。

庆幸的是,医生给出了良性的诊断结果,并确诊为卵巢囊肿。医生说,长期在工作和生活上肩负重压,精神压力过大,是她患病的一大诱因。病情虽不是很乐观,但暂时无需做手术,何华飞得按时吃药和复查,也需要多休息。

寒假快结束时,何华飞去做了复查,囊肿没有继续增大。她舒了一口气,没在台州多作逗留,孤身奔向了阿克苏,回归援疆队伍。

新疆已是我的第二故乡

拖着病体,何华飞依然坚守在援疆支教的岗位上,无怨无悔。而相对于身体的病痛,思乡的折磨似乎更加煎熬。

何华飞有一个4岁的女儿,正是活泼可爱、爱撒娇的年纪。第一次和妈妈分离那么久,女儿想念妈妈,在电话那头反复哭喊着“妈妈快回来”,听得她心都快要碎了。在新疆的多少个日夜,何华飞在梦中呼喊着女儿的名字,醒来时泪湿了枕边。去年,难得的两次回家,女儿就像橡皮糖一样整天粘着她,生怕妈妈又突然消失。

家中的老父亲,最令何华飞放心不下。当初,她瞒着父亲报名援疆支教,使了一招“先斩后奏”。父亲是老党员,善解人意,深知女儿的不易,得知此事后,反而很支持女儿的决定。不过,为人儿女,她心中特别惭愧和内疚。毕竟父亲身患重病,正是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她却不能在身边。幸好,丈夫一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扛下了家庭所有的重担。

虽然我很思念家乡,牵挂亲人,虽然生活上有各种的不适与艰辛,虽然一直受病痛的折磨,但是,新疆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次援疆为期两年,转眼时间也快过半,何华飞依然不忘初心,“人生短暂,趁现在还没有老去,抓紧做些有意义的事吧!

何华飞(中间站立者)正在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