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巧建体育场地设施来普惠大众 浙江人高招真不少

12.12.2015  08:31

黄龙体育中心举办的纯公益五人制足球赛,受到球迷欢迎。

越来越多的农村建起了可拆装泳池。

    下周,全省各市县的体育当家人都将齐聚金华东阳花园村,开一场跟体育场地有关的现场会。这次现场会的主题是讨论在人多地少的浙江,如何做到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这场传经送宝会上,各地会贡献哪些智慧呢?

    杭州中小学的校门

    为什么能常打开

    经验分享:智能卡破题,社区化管理

    郑先生是名退休教授,家住杭州市区凤起路新塘路口,每天早晚他都去附近的四季青小学田径场运动。郑先生能如此便利地利用学校操场健身,得益于杭州市从去年开始推行的校园智能健身系统。

    杭州市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最早在西湖区试点,总结起来是一种“百姓健身、政府买单、智慧化管理”的模式。2014年,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在各校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及开发“智慧健身”云平台,为每所开放学校补助5万元管理经费。社区落实管理员和体育指导员,学校配备安全员,“三员”队伍切实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后顾之忧。

    目前,杭州共有56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做到了100%的开放率,这个数字在全国都走在前列。

    据了解,杭州市民卡公司研发的校园健身APP近期也将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杭州老百姓只要点点智能手机,就可以进入学校健身,便民指数又提升了一级。

    (还有一招:宁波慈溪的学校体育场馆更牛,还能实现网上预约,这得归功于校方委托第三方管理的创新。专业团队负责技术和管理,在网上建起了预约平台和管理平台,学校在非教学时段开放体育场馆,节假日实行全天开放,收费价格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目前慈溪实行第三方托管的开放校区已达40个。)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

    怎样普惠大众

    经验分享:给自己动手术,让百姓当主角

    公共体育设施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是首要职责,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都是常规手段,而浙江黄龙体育中心的经验在于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策划大批以全民健身为重心的活动。

    举个例子,黄龙曾经承办了好几年的全国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比赛档次不低,却观众寥寥,运营这项赛事每年要亏损上百万元,属于典型“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这两年,黄龙体育中心取消了这项赛事,着眼于更多贴近群众的民生体育活动,比如的士运动会、浙企世界杯,群众参与度高,社会效益好。

    目前黄龙体育中心每年举办要“金海豚·浙江行”等近40项“草根”体育赛事,不定期邀请体育明星开展体育公益培训活动,还启动纯公益五人制足球培养计划——“黄龙足球种子计划”,全民健身活动贯穿了全年,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大型体育场馆不是只为专业选手建的,普通百姓也能进去当主角。

    (再学几招:依托大型体育场馆搭建全民健身平台的例子还有不少,绍兴市体育中心与越城区教体局联合举办“游泳进课堂”活动,新昌县体育中心体育场由县体校和新昌中学共用,诸暨市篮球馆和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共用,德清县则在动脑筋,怎样让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推动更多群众走进体育场馆健身。)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伊志刚 方海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