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破局传统教育 校企“牵手”共育创新人才

24.05.2017  10:41

图为“智能创新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高峰论坛现场。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24日电(徐瀚文 黄鑫)23日,“智能创新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上,《智能科技·播种希望——中国梦》项目正式启动,数百名教育界精英共同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短板以及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

  当日,爱思特科技作为《智能科技·播种希望——中国梦》项目的提出者,首期预计向全国2.5万所学校捐赠3D打印设备,并且通过与中小学合作,从小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3D打印技术是一项怎样的技术?针对这个问题,浙江大学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室主任张旭生为大家进行了解读。他认为,3D打印技术能够通过建模的方式改善传统制造业的弊端,这种技术可以免去复杂的生产工序,实现分布化的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创新的周期和成本。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谈到,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而探究精神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教育水平的竞争,经济升级需要产业升级,产业升级需要产品升级,产品升级需要技术升级,技术升级需要人才升级,而人才升级最终需要教育升级。”王佐书如是说道。

  中国不仅要有创新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的人才与创新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指出,中国应该居安思危,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牢笼,积极开展“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全新的教育模式。

  据郭永福介绍,“STEAM教育”是由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在世界各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五个字母分别对应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而创客教育,源于2013年在美国开始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的创客实验室,2015年也开始在中国兴起。“这两项教育模式都强调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强调做、学、创,体现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精尖的创新人才。”郭永福说。

  人才培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从青少年抓起。中关村智能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宋奎兰建议,建立企业、行业、学校三者共同作用的机制,通过合作支持教育的发展。(完) 【刘芬】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