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尽孝道 浦江“孝义”文化蔚然成风

24.03.2016  11:06

  

在大畈乡湃桥村“传家训、尽孝道”活动现场,子女向父母鞠躬并奉茶。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家族治家的“家规典范”。

  这是一处蕴含深厚孝义文化的“教育基地”。

  从3月7日起,以“江南第一家”为素材的12集浙产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在央视综合频道、军事和农业频道、少儿频道三个频道连续播出,继中纪委在其官网“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隆重推荐之后,位于浦江的郑氏家族再一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整个动漫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家法如山》等12个生动的小故事,揭示了浦江郑氏家族前后绵延900年,15世合居同食的奥秘———一部长达168条的郑氏家规。

  “动画片《郑义门》的热播,不仅让人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了‘家风’和‘规矩’对于家族兴衰的重要性,也把浦江的家规家训传承工作推向了高潮。”浦江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历代家训展起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维艰”“主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吾人生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在浦江郑宅镇东明村,无论你走进哪户人家,都能见到一块匾额或置于厅堂中、或悬于大门外,上面书写着主人家的做人基本准则,当地人称之为“家训”。

  东明村是郑义门所在村,也是郑氏后裔子孙聚居的村。该村共398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根据祖上留下的《郑氏规范》,订立了属于自己的家规家训。64岁的村民郑隆章有三个子女,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两个女儿在杭州工作,儿子则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任高管,子女有出息,村民们都很羡慕他。他给自己家订的家规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与别家不同的是,在他家的厅堂上,家规被制成了4块匾额。问其缘由,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两个女儿回家时看到挂在客厅的家训,非常自豪,当即向他提出想要一块挂在自己家里。而儿子因为在国外工作,未能回家过年,但是听说家里有了家规,也非常想要,所以特意多做了3块,算是传家宝。

  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训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浦江素来就有依训治家的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尤其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更是内涵丰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当中最值得说道的数誉满省内外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建炎年间始,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于浦江县郑宅镇,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称号。

  为了发扬“江南第一家”家风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去年5月以来,浦江在全县开展了家家户户“立好家训、树好家风”工作,围绕“立家训、展家训、传家训、行家训、塑家风、评家风”六个环节逐步展开。如今,全县已有10万多户家庭以书法门楣、匾额、挂历、剪纸、书签等形式,晒出家训,警示自己,接受监督。各乡镇(街道)也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家训品牌。如郑宅镇继承“江南第一家”优良传统,创建“孝义郑宅”;白马镇弘扬“诚信奶奶”张凤英的先进事迹,打造“诚信白马”;杭坪镇发挥道德模范人数多的优势,构建“友善杭坪”……那些曾经一度因为艰涩难懂被束之高阁的古老家训,在浦江被赋予了更通俗、更具体的解读,实实在在地印在了每户家庭的生活里。

   内在价值挖出来

  在“江南第一家”的入口处,有一座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展馆,展馆分序厅,合居硕耆、孝义家族,本固叶茂、廉源流长,出仕群贤、廉明遍传等五部分,从教育、制度、家风等方面展示了郑氏家族廉洁从政群体。该馆自去年8月开馆以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并接受教育。“郑义门的核心是讲道德,讲孝义,涵盖立身、齐家、为学、做官等多方面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从中可以提醒党员干部带头讲纪律、守规矩,树立良好家风,让好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的好转。”浦江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推进“立好家训、树好家风”工作,浦江县还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县的家训历史、现状、传承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挖掘整理出了全县140多部家族宗谱中的家训,编印成《浦江县历代家训选编》《浦江县历代好家风故事选》,供大家参考学习。在浙江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上,该县选送的《家规家训家风及其现代价值》和《郑氏规范与浦江的家训家规》两篇论文获得优秀奖,其中《家规家训家风及其现代价值》的作者于永法代表金华市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借助与毗邻郑义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郑宅镇中心小学从2007年开始便开展“孝义”“家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还依据《郑氏规范》的部分家训,编写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孝义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探索,孝义教育已成为该校特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作为郑义门的后人,《郑义门》动画片开播后,该校积极组织师生进行收看并撰写观后感互相交流。六年级学生金晏如在观后感言里写道:“今天观看了《家法如山》这集动画片,让我感触很深,其中郑氏家族的家长对积善与积恶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积善和积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积善,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需要你在同学遇到难题不会的时候,教他一下。而积恶也并不是只有做出破坏公物,才叫积恶,如果你去欺负同学,这也是积恶……”学校大队辅导员贾云云告诉记者,孝义的道理除了家长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学校和课堂的教化引导。《郑氏规范》汇聚了郑氏家族数代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精华,是家风教育很好的教材。学校计划在搬迁到新校区后,开设江南礼学馆,让孩子们从小学礼,从小懂礼,让每一位学生铭记郑氏“孝义”的古训,做重孝守义之人。

   孝义”家风传起来

  在浦江杭坪镇薛下庄村文化礼堂里,该村党员干部的家训醒目地挂在墙上供村民监督。“想要老百姓以家训为做人做事准则,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头以身作则。家训上墙后,村干部做事作决定前就会多思量,有没有背离家训。”村委会主任薛孟进说,家训立起来后,村里的风气明显好起来了,以前开村民代表大会,总是稀稀拉拉,有些干脆不来。现在开会,除了有事提前请假的外,人员都到得很齐,参会率达95%以上。

  据介绍,在推广“立好家训、树好家风”工作中,浦江县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倡导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训。要求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应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入手,把“三严三实”精神融入家训这一潜在的无形教育,以家训、家规、家风为载体,提高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自觉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今年春节,浦江县檀溪镇寺前村妇女主任陈艳君亲手做了33双棉鞋送给村里今年70、80、90岁的老人们,为他们的这个冬天送上一份温暖。“敬老,这是我们陈氏家训里要求的。”当被问及怎么会想到送棉鞋给老人们时,陈艳君说,她几个月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檀溪陈氏探源”的微信后,就想到作为陈氏子嗣应该为村里老人们做些事,刚好参加了村里为70、80、90岁老人办的祝寿礼,就决定用自己做鞋的手艺给老人们送贺礼,当天便把33位老人的姓名和鞋码记了下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做好。陈艳君说,她希望村里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温暖家风”传递活动中,把陈氏的孝悌家风一年年、一代代传下去。

  在浦江郑义门所在地的白麟溪边,矗立着一块呼吁村民和游客共同保护“江南第一家”旅游生态的《白麟溪公约》告示牌。《公约》的发起人,不是郑宅人,也不是浦江人,而是受邀来为江南第一家景区提升景观设计的杭州人马山。他说,从一年前来到这里开始,整个人完全被郑义门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作为一个文化人,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一个宝贝,找到了一个研究中国家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活样本。在这里住下来后,他发现,郑氏家族后裔们身上有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随时感受到郑氏规范给这里的人留下的印记。这里的人特别注重孝义廉耻,特别团结齐心。自己也被慢慢影响,爱上了这里,把自己当成郑氏家族的一分子,尽自己的能力来发扬和传承郑氏家风家训。看了《郑义门》动漫后,马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连写了三篇关于郑义门家规文化的文章,为自己能为郑义门设计景观感到自豪。

  “诚信待人,遵守诺言。”“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走在浦江,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一条条家规古训,犹如一股股道德力量,流淌在浦江人民的血液里,根植于浦江人民的生活中,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言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