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近7000件可移动文物重现视野

08.08.2015  12:29
    百年前的纸“门牌”、凹形的枕头、形似簸箕的砚台、北宋吃饭的碗....伴随浦江县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有序推进,一大批千百年前古人使用的器具重现人们视野,新鲜奇特的样式、功能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全国范围尚属首次,与不可移动文物以房屋、桥梁等建筑物为主不同,可移动文物主要涵盖书画、档案、古书、陶瓷等小物件,更具新鲜感、神秘感。

此次文物普查范围围绕全县行政领域内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自2013年4月启动普查至今,浦江面向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中山中学等8家国有单位,积极确认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并邀请省、县各级技术专家对文物进行筛选、鉴定和资料整理。

截至目前,浦江县已确认可移动文物近7000件,完成信息采集4300余件,其中书画、钱币等藏品文物占比最多,达80%左右,无愧“中国书画之乡”美誉。“普查过的文物产权不变,开展普查的目的在于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加大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浦江县博物馆负责人强调。

据了解,浦江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将于明年12月份结束,完成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验收等多道程序的普查成果届时将面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