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思维 实行网约车新政

15.10.2016  08:09

尽管在G20之后坊间盛传将成为一线城市,杭州市还是保持了必要的谦虚,在北上广深之后才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不过,晚发布不等于仿效,相比于北上广深方案的管控和计划思维,杭州方案较多体现出了市场化原则和顾客需求取向。

北上广深网约车新政所规定的项目大致相同,比如对是否本地牌照、司机户籍、轴距、排量等作出限制,其中对目前网约车格局冲击最大的是司机户籍及车轴距或排量的要求。在司机户籍方面,京沪最为严格,均要求司机具备当地户籍,深圳要求本地户籍或当地《居住证》,广州则较为宽松,未对户籍加以限制,但要求初中学历以上。在车轴距方面,北上深三个城市都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规定,要求燃油车轴距达到2700毫米,新能源汽车轴距达到2650毫米,广州虽未对车轴距加以限定,但对车辆长宽高的最低值都加以限定(车身长度大于4.60米,车身宽度大于1.70米,车身高度大于1.42米),并要求汽车排量不小于2.0升,增压发动机车辆排量不小于1.75升且功率不小于110千瓦等。这样的轴距和排量的要求,意味着要凯美瑞和奥迪A4以上级别的轿车,或者国产高端产品。此外,广州还要求网约车必须是1年之内的新车。

相比之下,杭州新规显得“温情”。首先,杭州网约车司机并非必须具备杭州户籍,在本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证》6个月以上即可以成为网约车司机,而《浙江省居住证》的办理相对简单容易。其次,在车轴距和排量方面,杭州要求燃油车的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或者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2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轴距达到2600毫米以上或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250千米以上。此外,如顺风车每天最多搭载四次也比部分城市的每天两次高出一倍。

在点赞杭州新规的时候,值得讨论的是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均衡性。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任何一种资格限制都可能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计,比如网约车司机的户籍、年龄、学历、性别、种族、普通话等级等等,网约车是否本地牌照、轴距、排量、价格等等,每一条都可能把许多人挡在门外。因此,做出每一条限制,都必须予以充分论证,除了法律的刚性约束(保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得实行歧视等),还要符合均衡原则、比例原则。在网约车司机的限制方面,只以可以追溯为原则,不宜限制户籍等等。在网约车的准入方面,只要达到巡游出租车的技术标准即可,不宜过高。有人说,网约车档次高一点,可以展示这个城市的品质。这个理由就很牵强,城市首先是生活的场所,而不是用来展示、炫耀之地。网约车的价格标准对于消费者安全、便捷出行并非是必要的,一辆昂贵的车并不必然比一辆低价的车更加安全。只要满足安全、绿色环保等刚性要求,不能再另行设限。

如此而观,杭州新规的“温情”,是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来加以讨论的。我曾经在北京打车遇到大堵车后抱怨了几句,司机很不屑地看着我说:“小地方来的吧?”我们也常常被上海朋友称为“外地人”。在小地方,外地人可以开网约车,倒是显出了这座正有待成为一线城市的杭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郁建兴/文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