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水横流到全境可游泳

04.09.2016  17:07

  郑燎原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石马溪了。

  郑燎原是浦江县浦阳街道办事处主任,也是石马溪的河长,看着水里绿油油的菖蒲,远眺前方的翠湖湿地公园,他的脚步像心情一样轻快起来——这个夏天,对他和浦江县而言都意义非凡。

  今年8月,这个曾经聚集2万多家低小散加工点的“水晶之都”,实现全境河流“可游泳”,全县51条支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而石马溪,是最后4条达标的河道之一。

  “心里这块悬着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担任河长以来,郑燎原沿着这条2.5公里长的河道至少巡河数百次,沿岸的每个排污口“闭着眼睛也一清二楚”。从2013年起,他见证并参与了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绿色蝶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水晶加工成为浦江的富民产业。但低小散的产业特色、全民投入的加工氛围、高污染的环境代价,使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垃圾河、黑臭河。

  石马溪流经5个水晶加工村,沿岸聚集7000多人口,村庄没有截污纳管,污水直排入河,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是浦江污染最重的河道之一。

  在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中,当时在县委办工作的郑燎原和同事走访村里的加工作坊。本以为村民舍不得这一产业,会对水环境整治有意见,但出乎意料的是,众多受访者对环境问题忧心忡忡,迫切希望改变“坐在垃圾上数钱、躺在病房里花钱”的现状。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浦江人终于意识到青山绿水的可贵,必须对现状进行改变了。

  2013年,浙江在浦江打响全面治水第一枪!

  郑燎原主动请缨,要求担任石马溪水质提升攻坚阶段的“编外”河长。

  那段时间,干部们一次次上门沟通,帮助村民解决整治、转产、就业等问题,全县13860名公务人员中,至少有1.1万人参与。“其实村里的环境现状,比任何道理都有说服力。”郑燎原的笔记本上,列着当年常问村民的几个问题:你小时候在河里游过泳吗?为什么田里不能种庄稼了?这里还是你记忆中的家乡吗?

  低头、沉默、叹气,村民的心结慢慢解开了。白林村党支部副书记吴红专率先拆了自家的3层违建楼房,又把每年缴税近200万元的水晶包装加工厂拆了。村民赵宗喜跟着拆了经营多年的厂房,其他村民也陆续腾空厂区。

  房子、厂子拆了,村民们虽心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向往。

  污染源断了,紧接着是漫长而艰巨的治水攻坚战。

  和郑燎原同时在战斗的,还有33名县级河长、68名乡镇级河长、250余名村级河长和600余名护水员,他们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治水网。

  渐渐地,水变清了,河道又 变得岸美水绿。洗去污垢的浦江,露出青山碧水的容颜,但群众仍有担心,治水能否长效,水质污染会否反弹?郑燎原也在思考:针对百姓的疑虑,河长怎么履职?

  去年一个雨夜,郑燎原突然接到群众举报,称东溪县府东门段河面出现大面积黑色污水。挂断电话,他二话不说穿衣出门,妻子开车载他前往现场,两人实地检查发现情况属实,急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郑燎原联系环保部门勘察,发现沿岸并无偷排漏排情况,是大雨把垃圾冲到溪里。但他还不放心,当天又沿着东溪细细走了一圈。

  这场大雨,也使郑燎原的目光聚焦河岸:如何美化河岸,让水岸良性循环?身为河长,他立即协调城管、林业、水利等部门,沿着东溪种植绿色植被,并沿东溪建起东山公园,步行道穿梭园林,亭阁掩映树林翠竹之间,成了观光休闲去处。与东山公园相呼应的,还有西山公园、翠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新景观。

  功夫不负有心人。浦江这个曾经环境卫生满意度在全省倒数第一的县,治水换来山清水秀,乡村旅游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同比增长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