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省超速致162人死亡 “菜鸟”和老手都是事故高发人群

02.12.2015  19:36
今天上午,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杭州涌金广场举行。 

   浙江在线12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刘永拓 编辑/汪江军) 朱军、敬一丹、郎永淳、汪涵、何炅、唐嫣、易建联......最近,百位国内各界名人组成超豪华阵容,为交通安全发声,呼吁大家“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今天是第四个交通安全日,浙江各地交管部门也开展形式各样的交通安全宣传。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开车打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的危险驾驶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老司机也不能掉以轻心,和“菜鸟”一样,都是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的主要人群。

   去年全省查处超速行驶585万余起 超速致162人死亡

  12月2日上午,“浙江省暨杭州市‘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杭州涌金广场举行,来自运输企业、出租车司机、大学生代表数百人围绕今年“12·2”主题倡议: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记者从现场拿到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

  2014年浙江全省查处超速行驶585万余起,超速行驶共导致162人死亡;

  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10.5万余起,其中醉酒驾驶2万余起。酒后驾驶共造成76人死亡;

  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21起,造成73人死亡,其中7起是影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2起是未按规定让行造成的事故,还有是超速、逆行、违法超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造成的事故……

  “据统计,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由交通违法引发。酒驾、烟驾、手机驾、困驾、拖鞋驾、高跟鞋驾、男女嬉戏驾、抱狗驾……这些危险驾驶行为都可能威胁生命安全!”杭州市交警支队法制处民警朱宁拿着宣传册向市民介绍。

  他说,超速、驾驶、违法变道是在城市道路最常出现的交通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和交通事故发生联系,请大家杜绝这些行为。

   开车打手机属于分心驾驶 去年全国因此有2万多人死亡

  朱宁警官在解释危险驾驶行为时,特别提到了开车打手机。他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屡见不鲜。而央视网调查显示,68%的司机有过开车打电话的行为。

  其实,开车打手机行为属于“分心驾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分心驾驶是指驾驶时注意力指向与正常驾驶不相关的活动,从而导致驾驶操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介绍,分心驾驶目前主要表现在日常驾车过程中发生的接打电话、玩手机发微信、低头捡东西等行为。

  据统计,2014年全国一般以上交通事故中因分心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共有74746起,占事故总数的37.98%,造成21570人死亡,769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58亿元。

  开车用手机为什么危险?

  实验证明,从拿起手机划开密码锁,到浏览一条新信息,眼睛至少要在手机屏幕定格2秒左右,如果车辆分别按时速20公里、60公里行驶,1秒钟就要跑5.6米和16.7米,从低头再到抬头,最快也要2秒,当发现前方有情况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02秒,照此计算下来,车辆又要行驶出5到10米,这些距离加起来在驾驶中是很可怕的。

  要是在高速公路上浏览手机信息,安全隐患也将成倍增加。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说,完全浏览一条信息大约需要10秒,这神游的10秒钟会让你在接下来的120米甚至更长的一段距离中处于一个极度危险的驾车环境当中。

  “菜鸟”易造成严重事故后果 老司机过于自信也常闯大祸

  开车上路,大家对新手司机的开车技术常有抱怨,然而老司机也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据统计,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驾驶行为中,驾驶年龄在6-10年、10-15年和1年以下的驾驶人群体中相对高发。

  交通安全专家介绍,究其原因,主要是驾龄6-10年、10-15年两个群体在具备一定驾驶经验后,对自身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而驾龄不足1年的驾驶人主要是安全驾驶、守法驾驶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

  在“12.2”交通安全日,请大家自查驾驶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牢记以下行为,属于危险驾驶:酒后驾驶、追逐竞驶、吸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员超载、闯红灯,以及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