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纪录片《南宋》今晚开播

07.12.2015  08:45

    

    浙江卫视要为这段历史“翻案” 

    杭州人为什么叫杭铁头?因为他们保留着当年的铮铮铁骨

    拍完纪录片《南宋》后,总导演夏燕平一提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就来气,“(南宋)如果真是这么一个软绵绵的朝代,怎么解释后来的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舍身共赴国难?”今天22:00,浙江卫视将播出这部解读南宋历史的纪录片,节目组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拍摄,从大好河山、民生风情、诗词书画、南北戏文、科技发明等不同侧面描绘了一个远去王朝的真实肖像,夏燕平说拍这个片子就是为这段历史翻案,“人们说到南宋,会想起偏安、积贫积弱这些词句,真实的南宋不是这样的,南宋人不但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同时也保留着铮铮铁骨,那一份刚硬到今天都还能寻到踪迹,不然,杭州人怎么会有个绰号叫杭铁头?

    《南宋》的播出,也是浙江卫视借G20杭州峰会的契机,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做一次全方位的推广。除了《南宋》,浙江卫视还会陆续播出《艺术:北纬三十度》《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以及《中华好故事》(第四季)等人文纪录片。记者 钱卓君

    在国外学者眼里 南宋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对世界文明影响很大

    2010年,夏燕平在制作人文纪录片《西湖》的过程中,逐渐对南宋这个王朝发生了浓烈的兴趣,他决定将视角从西湖这个点拉到南宋这个面,“当时接触到一些南宋的史料,发现我对这段历史其实不是很了解。然后又发现很多杭州本地人对南宋也很不了解。”于是,夏燕平带领团队用大量时间去了解这段历史,为了获得详实的数据,博采百家之言,他们采访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专家、剑走偏锋的民间学者,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丹麦等国家的汉学家。

    节目组发现,很多国外学者对南宋的评价极高,认为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朝代。举个例子,南宋时水稻亩产量约为353市斤,这是什么概念?夏燕平查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水稻产量也就是这个水平。在不少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的汉学家眼里,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现代社会应始于宋。因为“偏安一隅”,国人对南宋的评价并不高,但国外学者更看重这个时期的中国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因此反而称赞的声音比较多。

    夏燕平感慨:对南宋的认识,人们好像戴着墨镜在看,因此,这段历史被人为地投射了一层墨镜灰,只看到南宋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层面。为了看清这段历史,我们要去除掉这层霾。如果南宋仅仅是一个如此腐朽没落的王朝,又怎能取得如此高的文明成就?老百姓的生活又怎能如此富裕?这个王朝又如何能取得如此多的臣民追随。南宋这个时代不是由帝王将相组成的,而是由无数的老百姓和无数的知识分子组成的。

       采用3D动画技术

    还原南宋人在瓦舍勾栏里悠闲听书看戏的场景

    长达152年的南宋王朝卷帙浩繁,如何在每集45分钟的容量内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考验着夏燕平团队对材料的择取和裁剪功力。《南宋》分为《遥望中原》《临安梦华》《诗词流域》《宋画江山》《戏文南北》《发明时代》《回望未来》七块内容。每一集都由流传至今的风物掌故、生活故事与惟妙惟肖的三维动画串联起来。对杭州人来说,看这部纪录片会觉得分外亲切。比如有一集讲到艮山门的由来,看完片子,除了了解“艮岳”与“艮山门”的关系外,很多人脑海里会很快勾勒出一个鲜活的艮山门实景图。

    为了更好地展现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3D动画技术:南宋人在瓦舍勾栏里悠闲地听书看戏,崖山海战时军民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惨烈,都直观而逼真地呈现在画面中。夏燕平介绍,《南宋》的总投资超千万,三维特效的花费就占其中的1/4:“在电视纪录片里,我们的特效是一流的,比如南宋御街的小动画,就采用了实景拍摄和三维后期合成的技术。

    夏燕平表示,砸这么多钱下去,《南宋》试图再现那些早已消逝了的人、物、事,以及他们所交织而成的社会生活。偏安一隅的宋高宗赵构,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挣扎,他的性格和作为又给南宋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作为21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南海一号”沉船上的诸多信息,是否也折射出南宋的繁华与挫折?《南宋》甚至为一个逃亡的伶人描绘了一幅南渡线路图,试图由此再现一个王朝的军事实力和最终的结局。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