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链”跟上“创新链”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8.08.2015  22:33

  昨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中职、高职及本科院校代表参会,共议转型升级这一热门话题。
  人才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如何解决转型升级中人才需求不对称问题?如何令中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引进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围绕系列热点问题,泉州众多本科院校、高职、中职学校负责人各抒己见,他们表示,将响应号召,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结合泉州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让“人才链”跟上“创新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技能型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上,德国以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给予泉州许多启发。“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是解决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长红对会议向高职、中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表示赞同。他表示,近年来,黎明职业大学已积极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指导学习、让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上课。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及“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先进模式,根据地方经济的特色与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全力助推转型升级。
  根据会议要求,今后,我市相关部门将做好供需对接,每年开展技能人才需求联合调研,及时向在泉职业院校反馈,以便进行专业设置优化、培养方向调整。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表示,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希望政府给予更多引导激励,向高校提供更多有关转型升级技术人才需求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至少两年时间,为此,政府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引导高校人才培养上更具针对性。同时,他表示,征战“一带一路”,泉州要利用好全国的资源和人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高精尖技术人才落户。
  泉州师院党委书记游小波表示,大会对转型升级的要求很具体,尤其是对教育方面的要求很具针对性。作为地方高校,泉州师院应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学校也制定了服务泉州经济发展专门的行动计划,提出不少项目。目前,学校工科类学生占比为30%左右,学校将进一步加快工科建设步伐,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本地产业发展和社会要求相结合,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