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六):不忘初心,为实现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奋斗在第一线

19.06.2019  04:22

为实现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建国以来,杭州住保房管局以“让市民住得安心、舒心”为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努力提升市民居住品质。努力的背后,有着一群奋斗的房管人。       

夏森炜就是其中一名奋斗者。

在杭州住保房管系统工作的14年,他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致力于房屋安全鉴定、危旧房治理改造、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并一直秉承“把最好的自己,投入到房屋更新改造事业中去”的工作信念。

专业的房屋安全守护者

夏森炜大学里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抱着学以致用、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005年4月,夏森炜怀着满腔热情加入到了杭州住保房管局下属房屋安全鉴定事务管理中心工作,并冲在了房屋安全鉴定的一线。

        不论酷暑严寒、不论刮风下雨,从事一线鉴定工作的5年时间里,他走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共参与鉴定近200万平方米的房屋。


(夏森炜带队研究地铁建设周边房屋安全鉴定管理)

在做好鉴定工作的同时,夏森炜还注重积累、总结、分析一线工作经验,曾主持编制《既有房屋检测培训教材》等内部实用培训教材,参与编制单位《鉴定规程》和《检测规程》等规范文件,提笔撰写10多篇技术和管理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在推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更加规范、及时、准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积累,夏森炜可谓成了房屋安全鉴定的专家。2015年,他凭借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起草了《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牵头制订《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单位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助力杭城初步建立房屋使用安全长效机制。

不得不提的是,2008年,当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在全国率先提出房屋健康普查建档理念时,夏森炜在没有行业参照的环境下摸着石头过河,组织编制了房屋普查表格、普查菜单和技术导则,在多番论证、修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现场房屋健康普查,为杭州房屋安全大排查和调查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持。而杭州的房屋健康普查建档工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学习的先进经验,多次在各大论坛会议上得到推广。

抗震救灾现场的冲锋者

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夏森炜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2008年5月汶川抗震救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夏森炜积极响应杭州住保房管局党委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震救灾援助工作。

一支由杭州住保房管局负责组织的抗震救灾援助队第一时间飞往灾区,到达指定地点开展危房排查工作。

在灾区,夏森炜和队员们遭遇余震,在危房随时倒塌的情况下鏖战,不仅工作任务繁重,还要随时与险情、疲劳、疾病以及虱子、老鼠作斗争,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包扎自己的伤口,用“杭州房管速度”完成了一批又一批房屋的安全评估工作。

(夏森炜在汶川地震现场勘测房屋安全)

救援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往彭州龙门山镇排查。该镇受灾相当严重,90%房屋倒塌,距离夏森炜所在的营地有50多公里山路。接到任务后,夏森炜和队员们毫不犹豫、立即出发。

当日彭州暴雨,途中泥石流、山体塌方随处可见,部分山体滑坡的泥石挡住去路,他们不顾生命安危,毅然在风雨中前行;通往龙门山镇的大桥因地震倒塌,他们坚持从临时搭建的浮桥上经过……最终迅速、圆满地完成任务。

据统计,救援期间,他和队员们共完成近800余幢、近20万平米的受灾房屋排查任务,为当地政府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缓解了受灾群众的安置压力。

危旧房治理改造的参与者

为了让城市告别危房、让旧房提升品质,杭州住保房管局于2007年和2014年分别启动了两轮比较集中的危旧房治理改造工程,并成功探索出一条推进“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结合的杭州特色危旧房改善模式,让近50万户居民受益。

2017年,夏森炜从他熟悉的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转岗到了城市危旧房屋改善办公室。虽然是半路出家,但他从参与杭城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深深爱上了帮人“圆梦”,让人“住得安心”的感觉。

针对治理改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审批流程、规划指标、住户分摊资金、改造后产权确认等瓶颈问题,夏森炜专题研究协调,进一步明确相关要求,持续推进危房治理,顺利完成1355幢、86.71万平方米的城镇危旧住房治理改造任务。

同时,他力主从“治危为主”到“防控优先”的思路转变,组织协调各地建立网格化巡查监测、应急抢险避险和信息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并在全省率先以房产GIS系统为依托,建立了任务管理、档案管理、巡查管理、鉴定管理、处置管理等5大主要模块组成的危房动态管理系统,实现房屋安全防控智能化。

在推进危旧房治理改造的同时,夏森炜不忘老房子、老街巷的“应保尽保”。

借助杭州被住建部列为全国首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契机,他牵头组织强优势、补短板、攻难题,围绕“保护、利用、传承”三大主题,构建了市、区住保房管部门牵头,覆盖都市、城镇、农村全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基本解决各区、县(市)、管委会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工作缺位等问题,形成具有杭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杭州经验”。

2018年11月1日,住建部在杭州举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培训班”,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经验和案例得到了包括住建部领导、业界专家和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加装电梯工作的实践者

随着杭州危旧房改善的加快,新的挑战又出现在夏森炜的面前。如何给老房子加装电梯?

我88岁了,做梦都想坐电梯上下楼。”这句话是住在潮鸣街道锦园小区的刘奶奶说的,也是杭州许许多多住在高层的老年人心声。

为了让更多杭州人民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日俱增的幸福感,杭州自2017年开始试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实事。

不过这件实事不太好做。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在推进过程中,杭州和其他城市一样,在民意统一、方案审批、组织实施等方面遭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夏森炜的工作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对加装电梯的各种总结和思考。

夏森炜说,老小区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过三个“拦路虎”,就是业主意见统一难、方案通过审批难关、多方协调配合难。“我有点偏理工男,原本不太擅长和人沟通,刚开始进行加装电梯的工作时,以为只要做好设计方案就好,后来发现不行啊,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夏森炜笑着说。

随着杭州老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深入推进,夏森炜带领同事不断走进居民家中,创立了入户沟通、方案公示、住户听证等一系列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独有体系,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加装电梯模式,有力推进了加梯工作。

2018年5月底,对于锦园27幢90单元的居民来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往后,出门不用爬楼梯了。“我终于不用爬楼梯了!”当走进新电梯时,刘奶奶都快哭出来了,她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下过楼了,今后终于又可以轻松下楼,和小姐妹聊天散步了。

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底,杭州全市累计共有400处加装电梯项目完工。越来越多居住在老旧小区的杭州人,在以夏森炜为带领的市区加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享受到了电梯带来的便利,以及电梯时代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一名一线的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人员、到房屋安全鉴定领域专家,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副主任、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办公室主任,夏森炜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先后获得“5.12”汶川抗震救灾房屋鉴定技术援助先进个人、全国房屋安全鉴定先进个人、杭州市住保房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夏森炜始终不忘初心,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谱写着一个青年干部敢于担当、干在实处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