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最近很多人上山“寻宝” 这种叫蝉花的小东西有那么好吗

26.07.2015  10:17

    一根类似鹿茸的“小草”,毫不起眼。懂行的人却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用一把小镊子,慢慢挖去,惊喜往往在土层以下。

    “小草”其实叫蝉花,在最近的20多天时间内,它一度成为杭州临安石瑞、湍口、洪岭一带山民讨论的中心。从7月初开始,这种“小草”的价格一路攀高:开始是每根2元,后来是每根4元,现在的“收摊价”也不会低于每根6元。

    不少山民带着一个小竹篓、一片锯条或者一把镊子上山去,穿行在各片山核桃林里,弯着腰,紧紧盯着地面“寻宝”。运气好一点的一天能挖100来根。可以坐等中间人上门来收,如果嫌价格低,山民还可以拿去山下的菜场,那里的价格更高。

    每天数百人进山挖蝉花

    本地人全家动员,还有外乡人

    锦南街道横岭村金敬礼算是当地最先发现蝉花的人,他的老家在台州临海。小时候,他们老家的竹林里会有蝉花。

    第一年,金敬礼找到30多只,因为数量不多自用为主;第二年他找到了200多只;第三年他挖了1000多只。然后,村里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去挖,挖得多了送亲戚,也有人拿到网上卖。金敬礼估计,最近这20天,整个横岭村采了少说有四五万只。“有些人是全家动员,从早上一直挖到傍晚,一天能挖好几百只。

    距离横岭村约50公里外的湍口镇也有蝉花,秀上村胡茂华就经常进山挖寻。他和其他村民挖虫草卖钱不一样,挖来的基本上都自己吃。“附近村里知道这个东西的人不是特别多,所以来挖的人不少都是其它乡镇的,多的时候,一座山上就有几十个人”。他说,最近进山的人比较多,因为蝉花快“凋谢”了,“6月底开始到7月底,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一过,看不到花就没法挖了。

    钱报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最近从临安横岭村到石瑞、湍口、洪岭一带,每天都有数百人进山挖蝉花,竹林、山核桃林是这些人最愿意去的。

    记者亲历找蝉花

    有熟人带领1小时挖出9根

    挖蝉花其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选择一个蝉花的量词也不容易。蝉花,不是动物,不是植物,它是一种菌。蝉花其实有点像“虫草”,金蝉花是一种虫菌组合体,也是我国三大虫生真菌(金蝉花、冬虫夏草及僵蚕)之一。野生的金蝉花冬天是知了、夏天是“菌菇”,从蝉幼虫到野生金蝉花,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

    “这附近的山上,只有在土质疏松的山核桃林里才会有。”7月23日上午,钱报记者在胡茂华的带领下去了秀上村覆船坪。路上能看到村民晒在竹匾上的蝉花,几十根或者上百根,村里人都叫它们“蝉菇”:四五厘米长,根部是椭圆形的虫体——能清楚分辨它曾是一只知了。细长菌菇从蝉的头部生长出来,像鹿的角。

    蝉花出现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蝉鸣就有蝉花。”胡茂华说,现在挖蝉花的季节快过了,菌菇长得比较长,所以也比较好辨认。“你看,这里就有一根。”出村上山约20分钟的一片山核桃林里,顺着他的指认,记者看到一根像铁钉一样粗长的淡褐色菌菇。“要慢一点,下面会有知了。”他折了一根树枝轻轻拨去表层的泥土,然后就能见到一个椭圆形小洞,洞里真的有一只知了!慢慢清理小土洞,前后不到2分钟,完整的蝉花“出土”了。

    “雄蝉花露在上面的鹿茸状的芽会更长一些,看着很明显。”一行三人边聊边寻,前后大概1小时,9根蝉花入手。

    因为胡茂华知道哪里有蝉花,所以就省去了中间寻找的艰难。不过,他说:“平时想挖并不容易。挖金蝉花要靠眼力与体力,挖上百株的要连续走很多的山路。山里的蚊子多,山路泥泞难走,太马虎的找不出蝉花,太过专注的可能会脚踩毒蛇而不知。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鲍亚飞文/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