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学科和学生之间的“钟摆现象”?京都小学开设“水”主题跨学科课程

02.07.2015  15:29
  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也能变成教育元素,不仅如此,还以水为主题尝试跨学科教学。日前,浙大教育学院与下城区教育局全面深化合作中期汇报会暨京都小学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举行。京都小学学生以唱歌、舞蹈、小品、朗诵、沙画创作等形式,展示了在浙大教育学院指导下开展的《多元·融合·创新——基于水文化引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京都小学一直尝试着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校长洪俊介绍,该课题研究在浙大教育学院多位专家指导下进行,三大板块“水之润、水之色、水之德”涵盖了基础、特色、德育等全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如“水之润”板块。今年5月,学校在五(4)班尝试了为期一周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实验:语文、数学、品德、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均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围绕“水的形态我认识”、“水的韵味我欣赏”、“水与生活我体验”、“人文运河我的家”四个板块统合各门课程。“‘水之德’德育课程研究也有声有色,德育课程体系下学期将进入实践阶段;‘水之色’特色课程研究,这个暑假老师们就将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长期以来,教育中存在着学科和学生之间的“钟摆现象”——尤其是当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精神时,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水文化”课题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统合各门学科,还原被学科人为割裂的真实世界和生活情境,让学科知识服务于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学”、“学了什么”和“学以致用”。
  2013年,下城区教育局与浙大教育学院签订深化全面合作协议。其后,双方在干部队伍、实验基地、数字校园、教育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区教育局与浙大每年联合举办局管干部培训班、校长研修班、园长研修班等;基地学校陆续开展课题研究,如风帆中学成立的“武林门”学生社团,长江实验小学数字环境下的小班化教育试点,推出“好奇实验室”课程、“谷歌地球软件运用”、“π空间站”等项目;同时,双方还合作推进“课堂节”及“名师好课堂”系列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