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争上游

16.05.2017  15:49

  忆往昔,几百年前,通驷桥下,灵江码头,船帆点点,桅杆如林。龙游商帮从这个千年古城岀发,汇入钱塘江,奔向五湖四海……

  龙游是个古县,灵山江是龙游的母亲河,她与衢江汇合后,盈盈碧水在龙游城边的鸡鸣山脚下如练般地铺陈向前,任争先恐后的龙舟在其中劈波斩浪,任鸡鸣古塔的倒影释放神韵。

  在2014年首夺大禹鼎的基础上,2016年,龙游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咬定“清三河”达标县创建目标,以再夺“大禹鼎”为动力,将“五水共治”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抓手,重拳出击、铁腕攻坚,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实现全域、全程、全民治水,境内水质稳步提升,衢江出境水常年维持在Ⅲ类水以上,灵山江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坚实担负起衢江出境水最后一道屏障的生态使命。

“三大会战”“清三河”

  坚决打赢生猪整规巩固战。落实“干部巡查+第三方监管+扣分退出+亮剑执法”的“四位一体”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打出“控、退、提”组合拳,通过严格执法关停一批、饲养量交易整合一批、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提升一批,助力生猪整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累计立案查处生猪养殖污染行为48起,拆除违规复养反弹户60家,罚款59.7万元;拆除纳入清单管理的养殖场353家,329户养殖场参与生猪饲养量交易,交易额达4800余万元,兴泰牧场入选浙江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

  坚决打赢企业治污持久战。推进碳化篾企业和区外企业整治,累计关停碳化篾加工企业69家,首创竹材碳化(蒸煮)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废气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引进中集新材料与本地鑫隆竹业强强联合,推动竹加工向高端化、生态化发展,年消耗原竹6万余吨,促进竹加工企业转型和竹农增收;出台《区外小作坊整治技术方案》,完成611家区外企业整治。

  坚决打赢河湖库塘清淤攻坚战。以“清千塘美百河”为头阵,全面推进河湖库塘清淤工作,累计清淤7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742万元,完成率达116.32%;淤泥通过修复塘坝河岸、修建人工岛、肥田沃土等形式,实现资源化利用,美化水塘51个,还山还田1060亩;率先推行“塘长制”,竖立以“一塘(沟、渠)一干部”为基础的公示牌117块,实现已整治水塘长效管理。

“三大工程”美水岸

  推进农村“双治”项目建设。规范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县乡村户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成2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任务,建成终端811个,新增受益农户7.1万户,644个治理终端完成移交运维。全面打造“贺田模式2.0”升级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建制村比例达95.8%,建成垃圾兑换超市108个、垃圾处理终端45个。

  加强城镇污染源头处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改造提升及二期调试运行,污水处理量从2万吨/日提升至4万吨/日;6个建制镇全部完成污水处理站提升改造或纳入城市管网;37.89公里城镇管网完成建设,完成率达131%。落实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前段分类投放、中间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置机制,城市垃圾处理率达100%,动工新建生活垃圾热解气化项目和青垅山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能力分别达300吨/日(一期)和260吨/日。

  强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2.5亿元,推进高坪桥水库工程建设,完成项目可研审批、初设审批及搬迁安置协议签约,并转PPP模式运作;总投资5亿元的衢江治理二期工程已进场施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累计整治山塘40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85万亩,改造渠道58公里、泵站23座、堰坝30座;完成8公里灵山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庙下、天池等村饮用水工程,改善和提升农村饮用水人口6048人。

“三大机制”强管护

  全面深化落实“流域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建立流域治理责任清单,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排水(污)口、养殖场、区外企业等重点污染源纳入河长巡河重点,及时更新河长,并结合“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自选动作,实现河长全覆盖,全县累计配备河长295名,企业河长100名;排查出的390个排污(水)口率先全部按照“一口一档一标注”要求完成标识牌安装工作,并作为样板在衢州全市推广。

  全面推行智慧管理机制。将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农村生活污水、河道保洁等交由第三方实施专业化、市场化管护、运维,发现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135件、农村生活污水运维问题72件,9条河道实行市场化保洁,经费同比下降40%以上。依托“河长制管理系统+钉钉+流域微信群”等,发挥定期巡查、定位签到、即时反馈等功能,配备河长制手机249个,13条县级河道全部建立流域河长微信群。同时,依托“12345”举报平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13件举报全部处置到位。

  全面完善考核监督体系。落实河长履职承诺、述职评议、媒体问询、考核问责等四项机制,295名河长在各级平台进行公开履职承诺;开展河长日常述职、突出问题专项述职等述职例会12次;县级媒体曝光各类问题46起,相关问题均得到解决;将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干部实绩考核,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交叉检查,组织政协专委开展民主监督,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约谈4名履职不力河长;制定“五水共治”分类考核办法,将考核对象分为4类,明确考核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奖优罚劣。

“三大转变”惠民生

  提升群众治水获得感。制定“十个一”满意度提升方案,通过展板、宣传册、巡演、认领水塘等形式,实现群众治水满意度全面提升,并在全省49个争创“清三河”达标县满意度评比中位列第五。目前,累计开展“543”巡演30场;5000余名志愿者走访8万余户农户,发放宣传单、环保袋、宣传册25万余份;32块治水成果展板和VCR完成制作;3条“小龙人”动画公益广告、360余块大型广告牌、225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实现户外宣传全覆盖;107个部门结对水塘266个,近百名龙商成为家乡河段长,捐助治水资金1000余万元。

  培育“生态品牌”。以“规模化+标准化+电商化+品牌化”为导向,整合商会、行业协会等力量,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成立电子商务服务站,打响“龙游溪口”笋竹品牌;全面推广“洁水养殖”模式,将全县113座小(二)型水库和619家山塘纳入统一管理,严禁施用有机肥,实现洁水养殖。同时,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渔业养殖底部排污循环利用系统试点并获得成功,改变“干塘”清淤的历史。

  实现生态融合发展。做大“林下经济”,建成竹药、竹禽、竹菌等为主的林下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5个,有机笋增值20%以上。累计开展28条河道景观提升工作,做深“乡村旅游”,积极扶持乡村休闲旅游及涉水产业发展,总投资5亿元的灵山江流域治理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19公里灵山江骑行绿道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