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编制“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促进受援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2.08.2015  18:26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 省对口支援办专职副主任 陈海涛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中,第一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建设兵团一师、西藏那曲地区、青海省海西州等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十三五”时期我省的对口支援工作,切实促进受援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是按照中央要求,立足我省实际,结合受援地需求,科学定位、精准发力,高质量、高水平地编好“十三五”规划。
  一、在规划定位上,要把握“三个特点”
  对口支援规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划,不仅具有一般规划的特点,还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对口支援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规划。对口支援规划既不同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不同于其他专项规划,而是一个囊括民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惠及受援地群众的对口援建规划,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助推作用的规划。因此,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做好有机衔接。     
  2、对口支援规划要体现浙江特色浙江元素。对口支援规划是对口支援省为受援地所做的跨地域的规划。浙江的对口支援规划不同于其他对口支援省市的对口支援规划,要依据浙江与受援地各自优势,找准战略支点,突出浙江特色,体现浙江元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支援。同时,要充分借鉴浙江在经济发展中所取得宝贵经验,把“五水共治”、“四换三名”、 “美丽乡村”、创新驱动等经验做法,移植、嫁接到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中,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果。     
  3、对口支援规划应服从服务于稳定发展主线。对口支援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对口支援的功能作用,尽管对口支援工作是一个全面的支援,但与国家对受援地的投入相比,比重是很少的,作用上也是辅助性的。所以,对口支援规划不是面面俱到的规划,要服从服务于当地的稳定发展这一主线,做深做好对口支援文章。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受援地实际,项目安排要贴近民生、贴近生产生活,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少安排“高大上”及“锦上添花”的项目,多安排“雪中送炭”的项目。对口支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民族的交往交流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二、在编制原则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体上,规划编制要符合中央精神,服从服务于受援地稳定发展,体现浙江特色亮点,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间节点全面接轨。在编制中,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1、我省对口支援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基础,对口支援要服从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围绕受援地稳定发展这一主线,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以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对口支援工作将在“十三五”后仍将继续,有可能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对口支援要立足五年,着眼长远,紧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定位,做实当前,扎实推进,持之以恒,务期必成。     
  3、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随着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受援地硬件建设正不断加强。为切实发挥援建项目的效益,软件建设要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增加软件项目比例,提升援建项目的内涵品质。各类教育、培训、交流交往项目纳入规划,统一实行“项目化”管理,使柔性项目进一步得到资金支持,确保各类软项目扎实、有序、持续推进。
  4、产业与就业的关系。产业发展,不仅要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更要把着眼点放在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大众稳定就业,推动社会稳定。切实推进以就业为中心的产业合作,努力构建“就业优先、产业拉动、职教支撑”的产业对口支援“三位一体”格局,产业政策向就业倾斜,工作精力向就业集中,开创产业对口支援“助推经济、带动就业、促进稳定”新局面。
  5、建设与运行的关系。我省援助的资金项目与当地的需求相比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一当十,好钢用在刀刃上,根据当地的所需所急,精心筛选项目,统筹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运行,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援建项目的综合效益。
  三、在项目选择上,要坚持“五个结合”
  在项目选择上,要切合当地需求、体现浙江特色,借鉴浙江经验,强化软件支撑。具体来看,要坚持“五个结合”:
  1、坚持主动引导与清单遴选相结合。改变以前的单纯由受援地提供项目清单进行选择的方式,主动提前介入项目的推荐和筛选,借鉴我省发展取得的经验,积极引导受援地将适合当地发展的、尚未谋划建设的项目纳入规划,为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坚持问题导向与成效导向相结合。从问题和成效入手,发挥援建资金和援建干部人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突出科学的发展导向,提高浙江援建的展示度。认真评估“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特点规律。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着眼急需必须,着眼有效持续,着眼内生发展,强化精准援助,强化项目前期,强化项目落地。
  3、坚持当地资源与市场需求结合。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当地需求、浙江需求,与国际国内需求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受援地效益农业、纺织服装、旅游业等优质特色资源,通过产业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化当地内生发展动力。
  4、坚持改善与提升结合。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项目谋划力求精准、集成,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新建项目,既考虑其建设规模和需求的匹配,更注重软件的配套。建成项目,要进一步完善柔性的配套,充分发挥援建项目的预期效果。软性项目要全面推行援助“项目化”,各类项目,包括培训、交流交往、柔性服务等项目安排实施,均纳入年度项目计划,以确保实施可持续、资金来源有保障。
  5、坚持重点与普惠相结合。以重点带普惠,以普惠促重点。在工作领域上,重点向就业致富、教育人才、产业发展、交往交流等,有利于改善民生、争取人心、促进稳定的领域倾斜;在层级安排上,重点向基层、农牧区倾斜;在群体对象上,重点向困难地区、困难人群倾斜。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援助资金的80%用于改善民生。
  四、在保障措施上,要强化“四个机制”
  规划的落实情况如何,重点在执行,关键在建立健全机制,最大限度地形成后方、前方和对方的合力,共同把我省“十三五”的对口支援工作做好。主要是要强化“四个机制”。
  1、强化科学的项目遴选机制。发挥我省项目管理优势,主动深化与当地的沟通联系,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立足当地需求,优化项目规模,提高援建成效,进一步拓展援建项目引领、示范的作用。针对五年项目难以今年完全确定的实际,建立项目库,扩大规划覆盖范围,增强延展性。排出年度项目实施清单,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筹划一批,有序滚动实施。
  2、强化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适度加强地区一级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尝试在原有按照县域分配资金基础上,按照项目成熟度选择项目和安排资金的力度,以调动受援地不同区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通过项目实施成效评估,调整县域的资金分配量。
  3、强化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受援地施工期短、工程要求高的实际,完善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机制,前方指挥部的内部分工协调推进机制和后方、前方和受援地的三方联合推进机制,保持“24小时”畅通联系,力求在不违反程序的前提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4、强化精准的服务督导机制。针对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集中精力,主动作为,发扬“蚂蟥”精神,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推动我省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注重与援建单位、受援地的交流和沟通,不断畅通服务渠道。广泛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审计、稽查等作用,以确保阳光援建、廉洁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