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不能为非法融资背黑锅

17.04.2016  09:29

快鹿系的兑付风波尚未平息,上海再次迎来平台兑付危机。中晋系相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而被查处(4月12日 中国经济网报道)。

中晋系是又一庞然大物的庞氏骗局。据了解,中晋系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以私募股权投资产出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

金融的一个特点是风险叠加,容易发生踩踏与挤兑。再健康的金融企业,一个谣言都可能使其爆发挤兑风险。中晋系被查消息披露后已经一个星期。截至目前,上海公安机关并未公开最新进展;而有中晋内部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赔付问题,目前公司没有钱可以赔付,”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融资来的钱很多都已经洗出去了”。这就是说,出现兑付难,投资者资金遭受损失是注定的了。

从中晋系涉嫌非法集资背后暴露的是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乱象。私募拆分、私募产品不登记备案;私募投资者违背合格投资者规定,即: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的投资者;违规降低私募资金门槛,即:合格投资者身份确认后,单人购买私募基金的金额最低为100万元,不允许非法拆分转让。

上述规定被打破或者说底线被突破后,必然滑落非法境地:非法集资、违规募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晋系就是这个“堕落”轨迹。

值得欣喜的是,《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将在4月发布。主要对募集机构资质、风险责任界定和合格投资者标准等进行明确细化。私募基金销售机构需在协会登记产品备案的才有资格,否则有非法集资嫌疑。募集新规的实施无疑会在短期内快速规范私募基金非法集资、违规募集等乱象,同时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也将面临大规模洗牌。一方面更多私募违规违法者将被撤下底裤,另一方面类似中晋系事件或逐步减少。

笔者要说的另一个问题是,公众视野、一些执法机构等一直将近期发生的非法融资的庞氏骗局,如泛亚、E租宝、中晋系等风险认定为P2P企业,甚至打在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屁股上。其实,这些爆发兑付危机的企业大多都是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不但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而且连P2P都算不上。

比如,泛亚是贵金属交易所,是给炒作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提供平台的,在P2P诞生以前该模式已经在全国“泛滥”了,与P2P风马牛不相及。e租宝严格意义上说是个四不像,根本不是真正的网贷平台。中晋系是做股权基金的,与P2P相差甚远。事实上这些都不是P2P企业,P2P成为非法集资的背锅侠。

当然,不能说P2P企业就没有问题,爆发出来的跑路确实不少。但也不能把非法融资的脏水都泼到其身上。

而且,笔者始终认为P2P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也就是说,更不能让互联网金融为非法融资的庞氏骗局背黑锅。

不仅要给互联网金融正名,而且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否则,中国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状况。因为,从现有的网络第三方支付模式,苹果、谷歌、三星、花旗银行等都已经迅猛扑来。从人工智能的金融顾问分析师等高端互联网金融来看,美国、德国都在斥巨资研发并初现效果,而中国已经落后。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余丰慧,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