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互联网快车,探索现代国学的传播之道

07.02.2016  01:20

      上课从不用课件却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请听众随意“点菜”背诵诗词歌赋是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传播国学文化的两大“绝技”。第六期“网络传播沙龙”邀请王杰教授现场分享国学文化的网络传播之道。

  搭互联网快车,做传统文化的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的养分”,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可以说,今天进行的一切伟大事业都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民族之‘根’,有了根脉才有支撑。根基不牢,自然就会地动山摇。”王杰说,在传承国学文化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去年给领导干部上了百余场的课程,出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系列书籍,创办“领导干部学国学”的微信号(荣膺“文传榜•2015”“十大国学公号”之首),联合了26国学网举办“首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及“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系列活动,通过这些,警示官员廉洁自律,洁身自好。“领导干部学国学”微信公众号用户很精准,一个官员转发一篇文章,能带动周边一批官员。由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要成为国学文化的受益者,首先,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经常朗读甚至背诵诗词歌赋、表记序说等,对这些经典作品熟记于心。其次,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再次,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善于独立思考,心中要有“问题意识”。王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领导干部要努力把学国学当成一种境界来追求,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当成一种幸福来享受。”

  不搞面子工程,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杰认为,国学传播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要真材实料。讲国学的老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首先要尊重和了解中国文化。“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要有判断力,要明白我们传播的是对国家民族有正能量的东西。

  但是,目前在国学复兴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在国学的三尺讲坛上出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这些人中,把国学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功利化、排外化。传播国学不是附庸风雅,不能一阵风,也不能搞成形式主义或者“面子工程”。

      国学入心入脑,做现代国学的探索者

  新的时代有新的国学,探索新的国学传播方式,让“00后”“10后”都爱上国学是所有人的使命。而在国学传播中做到“理要深,话要浅,极高明,道中庸”却并不简单。

  王杰说,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给孩子,这是作为老师的责任担当,也是职责所在。老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古鉴今,对孩子才有启迪。在这一过程中,王杰提倡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APP、国学微信公众号等新技术手段,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有所侧重,不能无所不学、无所不包。

  国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创新,能够创造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国学内容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通过创造新的国学传播方式,留下这一代人对国学传播的痕迹,勾勒这个时代,薪火相传,善莫大焉。

作者:王杰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