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提醒网上互助保障有风险 夸克联盟涉嫌非法经营遭点名

16.04.2016  08:14

尽管保险业都在探索创新经营,并鼓励发展互助(相互)保险,然而牌照发放一直未开闸。于是,一些社会资本迫不及待打起了擦边球,接连推出网上互助保障服务计划。近日,保监会在一份内部文件中点名“夸克联盟”形式类保险互助计划,指其存在涉嫌非法经营车险业务。

一时间,互助保障服务何去何从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互助计划”与互助保险存在着本质差异,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风险。

夸克联盟”遭保监会点名

近日,一份保险监管部门《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的内部文件在网络传播。保监会在撰文中表示,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平等、普惠等特点,在降低经营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黏性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为保险业在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不过,对于部分互联网公司引入带有明显的保险属性的产品持谨慎态度。

保监会财险部起草的内部文件指出,近期部分互联网公司脱离保险监管,以“驾车风险互助计划”、“第一家UBI车险公司”等名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车辆风险保障业务,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对消费者利益保护和市场秩序维护带来隐患。

以“夸克联盟”为例,保监会内部文件指出,其成立背景、人员构成和管理方式是目前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典型模式。其所在公司通过收取社会公众交纳的会员费,在内部建立资金池来应对未来赔付,其持续经营能力、赔付的可靠性、资金的安全性存疑,存在可能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风险。

“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的承保、理赔活动已经基本符合商业保险特征,但运营“夸克联盟”的上海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并无关于其保险及保险中介资质的批复。

此“互助”非彼“保险

夸克联盟”3月18日上线了“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公开信息显示,“夸克联盟”是“保保集”旗下产品,二者均由上海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据了解,“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以“会员费”名义向社会公众收取9元初始加入费用,并承诺如果会员驾车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在交强险和三责险赔付后,超额部分可以享受共计最高80万元的车损和人伤保障额度。产品上线5小时内,用户就火速突破了7000人。

保监会认为,如果由于不了解“9元”车险背后的运作模式,部分消费者可能被“夸克联盟”所宣传的“超低价”、“产品创新”等口号所吸引,并误以为它是保险机构,所推销的是保险产品,从而可能对正规的保险市场和规范的车险经营行为产生误解和排斥。一旦该互联网公司服务不到位或卷款跑路,又可能引发群体事件风险。

2015年当中,保监会亦两次下发风险提示,指出一些以“××互助”、“××联盟”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基于网络平台推出多种与相互保险形式类似的“互助计划”,部分“互助计划”借助保险名义进行宣传,极易造成保险消费者将其与保险产品混淆。

事实上,早在2012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问题的复函》中便指出,“实践中,符合商业保险特征,以保险费以外名义向社会公众收取费用,承诺履行的义务中含有保险金赔偿、给付责任或者其他类似风险保障责任的活动,可考虑认定为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行为。是否认定,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予以明确”。

对此,一位保险精算师表示,“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与保险产品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社会公益性质,但车险互助商业味道过浓,不具有公益性,而且以高额回报为吸引,资金动向难以管控,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记者注意到,发改委于4月12日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显示,禁止个人和未依《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保险组织经营保险业务。

互助保险牌照难放闸

由于市场条件不完善以及政策空白,互助保险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国内仅有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即2005年成立的阳光农业互助保险,由于受到地域、业务范围限制,这种模式一直没有得以推广。

不过,两年前新“国十条”释放出了信号,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这一经营模式随即引起了社会资本的关注,直到2015年初,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市场才认为互助保险真正迎来拐点。

所谓互助保险,是指投保人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为自己办理保险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组织,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保障,而不是提供高额投资回报。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表示,股份制保险公司往往纠结于降低保费和提高公司收益两难选择中。对于相互保险公司而言,能用较低廉的价格为会员提供保障,会员既是保单持有人又是公司股东,公司的盈利为全部保单持有人所有,这使该类机构更专注于风险管理,同时还可减少逆选择风险,降低销售成本。

事实上,互助保险是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拥有约四成的全球市场份额。国内自政策开闸以来,在排队等待牌照的险企中,便有多家互助保险公司的身影,如信美相互人寿、众惠财产相互保险总社、汇友建工相互保险、中海达财产相互保险、众康互助保险和万诚相互人寿等。而这些正在申请的互助保险机构不乏借助互联网征集会员、发展业务。

不过,对于互助保险牌照放闸,却并没有那么快。截至目前,监管层未放行任何一家互助保险机构的筹备。

互助保障计划暗藏风险

尽管监管层对互助保险牌照未松口,但是有关“类保险”的互助保障服务计划却接二连三冒出来,e互助、壁虎保险、互助家、夸克联盟等互助组织相继成立。“监管层鼓励创新形态的出现,但对于剑走偏锋的创新,监管层一直高度关注。”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

目前来看,拟筹建的“类保险”互助服务计划运作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如天津南开大学公能相互保险主要以线下校友为征集对象,而e互助和抗癌公社等主要从线上寻找加盟者。

这类组织目前的运行模式是注册成为会员后,无需缴纳费用或只需缴纳较少的、象征性的会费,当会员患有特定的疾病并确认后,由其他成员众筹不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助其治病。

平安证券认为,这一类的互联网众保模式,都是基于公益的目的,有些在申请相互保险牌照,有些则是希望继续以这种类似于众筹的模式继续。如果申请拿到了相互保险牌照,其前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员,获客费用会比较低,将是其重要的优势。

借助于互联网的形式可以拓宽发展空间,但新风险也随之而来。”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提醒,有些发起者可能一开始动机就不纯,以相互保险名义骗取公众钱款,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对相互保险的资金运用,监管层未来会出台更明确的投资范围和比例规定。

有律师表示,非保险公司的市场主体经营保险的行为是法律予以禁止的,这些没有纳入监管的商业行为对消费者而言,所缴费用是否能安全,发生事故后是否能及时理赔,都是风险。网络互助计划体现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保险领域的商业冲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互助组织并非保险机构,并不在保险监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内,因此保监会曾连接发布风险提醒。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方薇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