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暖·春耕

11.03.2016  18:58
  编者按:惊蛰时节,广袤的红土地已是春意盎然,一幅幅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抢收庄稼、运送肥料、犁田耙地……新理念、新实践、新动力下,农家忙碌身影蕴含着对来年丰收的新企盼;也折射出云南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升级发展,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三农”新政,正为希望田野注入生机与活力——

  玉溪:“春耕服务队”服务忙

  连日来,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玉溪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农技人员组成“春耕服务队”,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将最新的惠农政策、最实用的生产技术以及农情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受益农户喜上眉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春耕备耕以来,共开展科技人员下乡进村服务指导1632人次,其中县级532人次、乡级1100人次,举办科技培训235期,受训农户达4.45万人次,助力春耕备耕生产。

  初春时节,穿行田间地头,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蚕豆与连片种植的洋芋交相辉映。玉溪市农业局副局长王琼丽介绍,全市目前小麦、油菜和蚕豆等大多数小春作物还处于盛花期至结荚期,离收获还有一定时日,但农业部门已着手展开春耕备耕的各项准备工作。

  针对年初受低温降雪影响,小春作物损失较大等情况,玉溪市做出部署,今年大春作物指导性种植面积26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6万亩,占44.6%,经济作物144万亩,占55.4%。

  据了解,围绕今年玉溪市农业生产目标和春耕备耕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进一步抓好小春作物的后期管理和适时收获。重点抓好以小麦、油菜蚜虫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控;尤其要把水稻30万亩、玉米80万亩面积落实到村、落实到户,确保颗粒归仓;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全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勐海:春耕春种如火如荼

  大地回暖,“滇南粮仓”勐海县的水稻主产区勐遮镇,广袤平坦的田野里,各类拖拉机、插秧机在阡陌纵横的农田里来回穿梭。

  在勐遮镇曼根村委会曼裴勒寨,刚栽插完双季早稻秧苗的水田里,正施撒有机肥的傣族村民岩温坎说,现在国家对种粮食的补贴比较多,稻谷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水稻生产从播种到收割基本都是机械化,省心省力,只要好好地搞,种水稻比种其他农作物的收入稳定。他家5口人承包有12亩水田,这几年都种成了双季稻,两季亩产稻谷1100公斤左右,一年种水稻的纯收入约3万元。据了解,村里59户农户的700多亩水田,除几十亩零星种点蔬菜、佐料外,其他都种了双季稻。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余元。

  县农业科技局副局长何宝祥介绍,双季稻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已成为近几年全县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2015年,实施了农业部和省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52676亩,其中农业部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3个片3.16万亩,总产稻谷22872吨,平均每亩比非项目区增产61.3公斤,增幅10%。部、省两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共增产水稻746.6万公斤,对全县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

  今年该县年计划水稻种植面积34.7万亩,其中双季早稻10.2万亩,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计划实施粮食高产创建7万亩示范区(水稻5万亩、玉米2万亩)。高产创建的科技措施主要是,实现两优2161、2186和滇屯502、滇陇201优质稻等良种全覆盖,推广旱育壮秧、薄膜小拱棚育秧、塑盘育秧,全面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械化栽培,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等,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田间现场示范培训,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曲靖:科技人员到户  良种良法到田

  春节过后,曲靖市各县区到处是忙碌的春耕景象,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确保春耕开好头、起好步。

  “春耕可是我们农村的头等大事,以前都是凭经验来计划春耕生产,现在可不行了,得多学习科技知识。”马龙县王家庄街道庄郎社区居民姚发祥说,每逢春耕大忙时期,农村的乡土人才都非常抢手,许多种了几十年庄稼的农民放下面子,主动向年轻的致富能手、科技大户请教,学习他们抓农业生产的新思路、新办法。与此同时,马龙县各涉农部门结合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走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春耕服务套餐”,指导农民制定春耕计划,分析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备耕疑惑。

  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今年,曲靖市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推广机制,领导干部挂钩、科技人员分片包干联系责任制,抓培训、推科技、办样板。该市大力开展农民农技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2000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多个,现场培训指导150余场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农业科技资料2.3万份(册)。此外,深入实行科技增粮措施,推广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间作套种、水稻钵盘抛摆秧育苗等11项科技增粮措施4600万亩(次),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科技措施覆盖率均达96%以上。

  隆阳:科技课堂送技能下乡

  早春时节,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胡家村委会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一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正在开展。“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在水稻育秧过程中需要注意选种、消毒、防止病害、床土调酸等问题。”课堂上,保山市级农业系统的专家康洪灿正在为听课的老百姓详细讲解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理论知识。

  培训方式除理论讲解外,还配备了多媒体演示,一幅幅水稻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的图片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图文并茂的讲课方式,形象直观。“康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很实用,都是我们平时在种稻子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农民就需要这样的培训。”  参加听课的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农盛合作社理事长张春金说。

  据悉,隆阳区日前在辛街、汉庄、板桥、金鸡、河图、丙麻6个乡镇举办了为期10天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暨种粮大户培训。

  “去年我自己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种了287亩,示范带动合作社农户种植1000多亩,今年我家的面积正在落实,估计会突破300亩。”张春金说,以往种植水稻全靠人力,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很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推行后,省时省力提效益,真是一举多得。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如何省时省力?隆阳区农业局工作人员郭加果算了一笔账:去年机械收割工钱为270元/亩,30分钟可以收1亩;人工收割工钱为550元/亩,1天可以收1亩。全程机械化种植平均每亩可节省工钱500元。

  通过14场培训,让1300多名种植户真正将技能学到手、装进脑,为推进机械化种植技术打下坚实基础。“这个阶段讲授理论课程,3月中旬开现场会,为3月底4月初育秧以及5月底6月初插秧做足准备。”区农业局农科所所长张朝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