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恐高症患者来说 《云中行走》就是彻彻底底的恐怖片
每当热门大片上映时,大家都会攒足谈资,口吐莲花,以证明我们活在当下。一年多前,科幻片《星际穿越》成为全城话题,朋友们谈论着令人震撼的黑洞,恍若隔世的时间扭曲,还有迷人的五维空间。一个哥们儿聊嗨了,说电影无与伦比的3D效果把他带入了神秘的科幻世界。虽说“人艰不拆”,但还是有人提醒他:呃,这片子没有3D的。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
2011年,正是3D电影席卷全球之时,开启3D电影元年的《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乐观地认为,3D电影会像当年的彩色电影(取代黑白电影)、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一样,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开拍《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制片方华纳兄弟建议用3D拍,他拒绝了。诺兰的影片,包括之前的《盗梦空间》和后来的《星际穿越》,都只有2D版本。
2013年,卡梅隆纠正了自己的看法,他说3D的滥用毁掉了这项技术,“像《超人》和《钢铁侠》这种片子,没必要非弄成3D的。”当观众看不到《阿凡达》那样的3D奇观后,也开始失去兴致——2014年,只有27%的北美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3D。
这些年,真正用3D技术拍出来的电影并不多,更多3D电影都是通过转制完成的,比如《哥斯拉》《复仇者联盟》,也包括正在国内上映的《星战7》。《诸神之战》《超体》等影片甚至是专门为中国市场特供的3D版本。
那么,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3D?我们通常以为,看3D首选科幻大片,刚刚上映的《云中行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3D不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是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到真实可信的现实。
我们谈论《星战7》,更多的是情怀,就算“千年隼”号恍若飞出屏幕一般到你眼前时,也只会感叹一声:哇,3D效果。《云中行走》不同,就像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这是一部必须去电影院欣赏的3D电影。
《云中行走》讲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自法国高空钢丝行走者菲利普·帕特的自传,1974年,他偷偷地在纽约世贸双子塔间完成了高空钢丝行走,震撼了世界。这是一个天生的个人英雄励志故事,大部分时间里,电影都在讲主角是如何执着近乎偏执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有着走钢丝天分的他离家出走,但又拒绝在杂技团当“小丑”,宁愿走到巴黎街头做“走钢丝艺术家”。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世贸双子星开建的消息时,决定去这个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中间走钢丝。在女友安妮和几位同伙的帮助下,他最终达成了愿望。
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过保安和工作人员的眼睛,在两座摩天大厦之间搭建钢丝,是一段状况百出的惊险故事。所以,当主角迈出第一步,单脚踏上钢丝时,3D效果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梦想是多么的真实——刹那间,空中的云散开了,脚下是400多米高的空气,还有地面上犹如蚂蚁一般的人。
实际上,诺兰并非人们所说的那种“反3D英雄”,他曾试图把《盗梦空间》通过后期转制成3D,但没有达到心目中的标准,所以放弃了。他之所以不拍3D,是因为这是一种“使人产生代入感的技术”,并不适合《蝙蝠侠》或者《星际穿越》这种“比生命更宏大”的电影。
《云中行走》表现的是再真实不过的个体生命,3D的代入感让所有观众跟主角一起走上那根钢丝。如果你从几十层高的楼上往下看会双腿颤抖的话,你在影院也会。尤其是导演将镜头化作主角眼睛,快速向下移动时,观众的感受是,真的会“心脏病发作”或者“吓得尿裤子”。也有人说,看到这一幕时,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主角的自信已经附到了他身体上,驱使他站在钢丝上一步一步地行走。
《云中行走》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例子。这几年被盛赞3D效果惊人的电影,都完美再现了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马丁·斯科塞斯2011年的作品《雨果》;李安2012年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方索·卡隆2013年的作品《地心引力》……比如《地心引力》,很少人能真实地感受宇航员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但看过这部电影后,詹姆斯·卡梅隆感受到了,他说:“阿方索·卡隆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将你带到外太空,感受无重力的太空漂浮,还有那种孤单、恐惧、美丽,我感觉就像自己已经去过外太空了。”文/邢鹤涛
辩论会
恐高症患者受到了伤害,看完后手心里都是汗,还好主角没有掉下去!——网友“直面人生真猛士”
从架钢丝时开始呼吸急促,头一次体验了在影院缺氧到差点休克的感觉。——网友“鸡喔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