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社会,你闻到了吗

27.04.2015  12:26

  点一盏台灯,捧一卷爱书,窝在沙发或温暖的被窝中细细读来,一直是我心中奢侈而美好的事。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让书香充盈社会,这一美好的画面,更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如今,“世界读书日”也成了盛大的全民读书日。尽管其中免不了夹杂几分商业气息,但我依旧庆幸。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能有这样一个日子敲响关于阅读的钟鼓,让追逐名利的心灵得到几分宁静祥和,让紧盯手机的目光留驻于页间纸上。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恰逢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开幕。几天来,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摇身变成了城市书房。600家全国出版单位、20家独立书店、100家港台地区出版发行单位以及10家文创机构,将1.4万平方米的场馆挤得满满当当,同时也为读者带去15万种图书。

  在宁波,不少市民在“世界读书日”喊响了“让我们放下手机一起阅读”的口号。近日,来自微信公众号“宁波枫林晚”的一条倡议受到广泛关注——“5元,我们一起开一家‘城市书房’”。它呼吁所有爱书人接力资助,开一家24小时书店,目前已吸引了11家单位和492位市民参与社会众筹。

  在嘉兴,首届“书香嘉兴”读书节火热举办。首次亮相的嘉兴市图书馆市民网络学习中心,将提供百万种电子书、10多万集讲座、各门类专业培训,通过积分形式对市民阅读量进行量化评估。

  在舟山,首家超市“农家书屋”入驻岑港街道台客隆超市,把阅读的正能量从城市带入农村。村民们可享受网上文化超市下单、图书馆配送书籍的服务。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年你打算读哪些书?有什么好书可供推荐和分享?反映着人们生活点滴的微信朋友圈中,有关读书的帖子多了起来。阅读,成了很多浙江人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外的第8件事。

  一份从去年5月开始在全省展开的城乡居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至2014年浙江18岁及以上的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76本,这个水平高于全国平均的4.77本。儒雅、书卷气,浙江人仍保存着这些几千年来便有的精神特质。

  “世界读书日”前夕,“当当网”发布《2015全民阅读趋势报告》等数据报表,结果显示书香“全国20强”中,仅温州市就有苍南、永嘉、平阳3县入选。

  浙江人不仅勤劳、精干,善于经商。对于读书的热爱,更是浙江人的另一生活侧影。“我省90%以上的少年儿童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其中近30%的孩子每天都坚持课外阅读。”《浙江省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的这一消息,更让每个浙江人为阅读习惯的传承而感到欣慰。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出差在外,抽空去了趟书店。店员说,这几天来逛书店的人特别多。“世界读书日”,仿佛给了人们一个走进书店的理由,忽然让人有了一种想读一本书的冲动。对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也许这一天只是长久读书生活中的普通日子,但这个节日会提醒我们——不要放弃读书。这不仅是关于这个节日的倡议,更是每个人一生该坚持的习惯。

  离开大学后,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初升的朝阳从图书馆书架的间隙中透过,柔柔地洒落在纸间。这样得半日之闲,便如周作人所说“可抵十年尘梦”。春天的午后,我能想到最适宜的事,就是穹顶之下,室有墨香,腹有诗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谁的心中没有远方,谁又没有现实的牵绊与挂怀。在体味当下忙碌生活之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翻开书页,或许也能靠近心中那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