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使命再争先——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综述之一

20.01.2016  23:47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带着征尘和荣光,怀揣蓝图和梦想,我们跨入了“十三五”。

  回首“十二五”,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5年。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三期叠加”阵痛……5500万浙江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2015年,全省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城乡居民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保障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各省区前列,为“十二五”胜利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浙江能够继续走在前列,根本原因在于——

  前行有指针。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浙江实践;

  心底有定力。始终不渝地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实干有办法。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定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结合本省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升级组合拳,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关大道。

  难忘2015,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提出“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明确要求。全省干部群众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力量之源,以不辱使命的信心、永无止境的追求、要谋新篇的担当,全力推进习总书记交代的重点任务落实。

  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浙江实例

  恩格斯说过:“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同志当时给予充分肯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其主持起草并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重要文献,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宏伟篇章。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引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先发省份,浙江对“新常态”的感受更早也更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走低,浙江经济增速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一些企业的风险开始暴露……

  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明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腾笼换鸟”;2005年,又在安吉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15年5月考察浙江时,习总书记再次叮嘱浙江干部群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遵循“八八战略”的纲领性指导,沿着“两只鸟”、“两座山”的思想脉络,浙江运用市场思维想问题,按照市场规律谋实招,近年来探索出一套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实践出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先试的浙江样本,成就了一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浙江实例。

  2015年岁末传来喜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在全省八大水系中第一个全面消除劣五类和五类水。

  山清水秀,海晏河清。这不但是浙江生态保护取得的重要成果,更是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喜一步。

  变清的是钱江水,变新的是钱江两岸的产业。浙江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钱塘江流域至今已关闭污染企业近千家。地处钱塘江上游的衢州,近年来关停企业600多家,淘汰落后生产线700多条。这两年,一江清水引来娃哈哈、均瑶、伊利等饮料企业落户,培育出一个“涉水产业”。

  不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无一不是倒逼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为新产业腾出资源空间。

  创新驱动、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都是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入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结构优化。

  2015年9月,杭州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创新能力居第二位,并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份。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以创新为引领,一个奠定浙江未来发展基础的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信息、健康、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顶天立地,互联网经济、城市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浙江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服务业占GDP比重超50%。

  全面深化改革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新常态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考察浙江时强调,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全面改革扬帆起航。浙江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勇当排头兵,敢蹚深水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浙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制度供给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5年,浙江深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和“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2015年,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471万户,比上年增长12%。

  从“四大国家战略”到国家赋予的六大改革项目,浙江抓住战略机遇,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实现转型发展。

  2015年,浙江在经济领域改革重拳频出:

  ——浙江新组建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推动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成为全球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000万’俱乐部”的第5个成员。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面推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成功设立,“义新欧”国际铁路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继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后,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日前又获国务院批准。去年,跨境电商出口货值比上年成百倍增长。

  ——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全省地方金融创新发展,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相继开业。

  ——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全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

  31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232项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全省各项改革举措一锹一镐、一砖一瓦地扎实推进,落地生根。

  以人民为中心

  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5月,他考察浙江时强调,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浙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每年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就业、上学、看病、养老……一桩桩民生大计始终系于党委、政府心头,付诸政策举措。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就业83.9万多人,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07%,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

  2015年,浙江出台扶持创业10条新政,积极推进大众创业。出台《关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对开展集体协商、参加社会保险、保障职工工资、安排休息休假等作出明确规定。

  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为8.4%和9.5%,均高于GDP增幅。

  2015年,全省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至650元、850元。15家省级三甲医院、24家市级三甲医院分别与87家县级医院签订紧密型合作办医协议,惠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浙江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以人为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成为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15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增至275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基础养老金增至12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400元,省财政转移支付最高标准提高至年人均25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40元。

  2015年,淳安等原26个欠发达县实现“摘帽”,省里出台政策确保支持力度不减,并通过改进考核激励,推动这些地区加快奔向“绿富美”。仅4000多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一项,就让380多万户林农户均增收300多元。

  到2015年底,浙江已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家庭,在全国提前高标准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全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3500多万农民当上股东,实现“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让农民放心进城,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的农民和市民“两种人”问题。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美丽乡村在浙江大地串珠成线、连点成片。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美丽业态”风生水起。

  弘扬“最美风尚

  文化强省建设枝繁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他强调,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冬天,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温暖了冬季的杭城。

  他叫韦思浩,每月有5000多元退休金,却选择拾荒的生活。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后,家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他一直在悄悄捐资助学。钱江晚报发起众筹,为这位“最美拾荒老人”立一座雕像,5万元额度1个多小时就被1178位网友“抢完”。

  凡人善举暖人心,最美人物如繁星。从杭州“最美妈妈”、湖州“最美保安”到衢州“最美老师”、宁波“最美快递哥”,近年来,“最美”现象在浙江层出不穷;从“最美个体”到“最美群体”,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最美现象”已成为浙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

  “发现最美浙江人——最美好人榜”主题活动,发现了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并通过典型宣传,将最美现象由“盆景”变为“风景”,培育形成“最美风尚”,建起一个个精神富有的道德高地。

  对意识形态工作,省委始终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八八战略”、“红船精神”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阐发的系列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宣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进礼堂、“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我们的家训”、评议乡风、纪念乡贤……公民道德建设有序推进,区域道德文化品牌交相辉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色纷呈。遍布全省的34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教化乡里,弘扬乡风、寄托乡愁、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

  省领导深入高校,向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与师生代表围坐谈心,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业、谈工作……帮助年轻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条件下扩大舆论阵地,有效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党员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积极投身网上舆论斗争,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标准化、均等化。去年9月28日,坐落于杭州西湖区的浙江音乐学院(筹)正式投入使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源地之一的浙江,首次有了一所音乐艺术本科院校。

  繁荣发展文艺七大工程全面推进,“文化浙军”精品迭出:“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中国梦”主题影视精品创作活动……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网络文学引导工程”,引导“网络文学浙军”践行绿色写作,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

  深化平安和法治建设

  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考察浙江时强调,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

  今天,浙江百姓能够享有“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这一平安建设成果,离不开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倡导作出的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

  这些年来,浙江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始终绷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根弦,秉持大平安理念,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划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做好各类社会风险排查化解管控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解于萌芽状态。

  推进全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初步形成全省“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2015年,全省命案、“五类”案件、“两抢”案件发案率比上年明显下降。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2015年他考察浙江时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对社会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

  浙江这些年来一以贯之地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在推进依法执政、人民民主、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法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2015年,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又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地方法规规章、建设法治政府等6个方面力争继续走在前列。

  浙江率先出台《关于省人大代表分专业有重点参与立法工作的若干规定》,2015年全省11个市全部行使地方立法权,实现浙江地方立法体制建设的重大突破。

  浙江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启动政事分开改革试点。出台《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浙江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办法,在义乌成立了全国首家行政复议局。

  实施“阳光司法”工程,出台防止冤假错案规定等33项制度,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引导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多举措支持群众用法。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一打三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普法,让其成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实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把“固化的法律条文”转变为“温暖的法律服务”,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浙江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3万多个行政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2%。

  全面从严治党

  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日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独立实施的民意调查显示,92%的被访者对2015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浙江把从严治党作为永恒课题,党要管党丝毫不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放松。

  各级党委进一步强化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承担好、落实好,为更好地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提供坚强保证,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树起来。

  强化“看齐”意识。省委常委会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整改,带头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带头上党课。

  2015年,全面完成对1850名省管党员领导干部、近4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集中轮训。走出省委党校,省委办公厅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入党多年再次接受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很有触动,是思想上的再洗礼、纪律上的再提醒、廉政上的再警示和履职上的再督促。

  坚持问题导向。对干部插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问题开展整治,特别是对部分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信教参教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等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打造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围绕从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若干意见》,打出干部“”“”“”的组合拳,动真格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要求,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2015年6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作出部署,提出90余项创新点和创新举措。

  全面实行省市县乡书记任期内“四个走遍”,带动各级干部眼睛向下、深入基层,重点在乡镇层面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促进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在“密切”上下功夫、服务群众在“具体”上见行动。

  大幅提高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在各级岗位上“唱主角”。着力打造以杭兰英等为代表的“千名好支书”群体。对全省倒排出的1700个软弱落后的村党组织进行“一村一策”整改转化。

  深入推进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实行党委(党组)负责同志约谈提醒制度,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驰而不息纠“四风”,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正式建立专项巡视组并开展专项巡视。扎紧扎密制度笼子,查找问题,堵塞漏洞,做到腐败问题发生在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67894件(次),立案13572件,结案1327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94人,其中处分地(厅)级领导干部17人,县(处)级领导干部23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98人。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转型升级找准跑道、迎来曙光”的浙江,正像钱江大潮一样动力澎湃,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奔跑向前!



记者:邓崴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