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幸福者” ——访抗日老战士马学俊

27.05.2015  12:40

   马学俊名片
  江苏睢宁县人,1925年7月出生,1938年加入江苏睢宁县独立游击大队,194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离休后就一直在杭州长乐路干休所休养。
  
   马学俊的杭州情结
  为什么选择杭州?
  因为我参加了解放杭州的战役,她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
  因为我离休后在杭州从事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和很多听我演讲的在杭州大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舍不得这座城市。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杭州的环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个环境宜人的宜居城市。
  
   最想对杭州说什么?
  勿忘先烈和历史。
  我现在主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从1998年12月份开始,我的身份是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顾问,我经常参与演讲团发表演说。
  还有一个身份我感到很光荣,我是杭州党史馆的两名揭幕人之一。
  这两个身份,都时刻在提醒我,勿忘先烈和历史。
  
  “慢慢来,您喝一口水再慢慢说。”一旁的干休所战士给马学俊老人递上一杯热茶,一边拍了拍他因为咳嗽而微微颤抖的背部,马学俊一边摆摆手,说到兴起处,还拎起拐杖挥动。
  1949年,24岁的马学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五团三营的副营长。在解放杭州的5月3日那天,马学俊带领战士们,经过一场激战,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玉皇山上。从此,便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日,90岁高龄的马学俊在西湖边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满头白发,虽然拄着拐杖,却一副腰板挺直的军人站姿,回忆起抗日战争的往事,仍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仿佛仍是当年那个戎装在身、壮志在胸的抗日战士。
  
   13岁放下了书包参军救亡
  用的武器是清扫战场时捡来的
  “日军是我见过的最残暴的军队。”在党史馆内,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挪动不太方便的脚步,戴着眼镜仔细观看展板上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那年头兵荒马乱,我们学校也停课了,我放下了书包,参军救亡抗日保家卫国。”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3岁的马学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苏睢宁县独立游击大队,因为没有正式入伍,他没有穿上军装。他是家中的独子,所以瞒着父母参加了游击队。“如果让父母知道了,我就走不了。
  1938年5月,日军从徐州沿海郑公路(海州至郑州公路经过睢宁县境的一段,现为徐淮公路)东犯睢宁县,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年6月下旬,睢宁县独立游击大队侦查得知,一批日军乘车从邳县占城向双沟进犯。“游击大队在日军要经过的海郑公路陈油坊路段上埋设地雷。当时,游击队用的武器都是清扫战场时捡来的,大家拿着这些武器,利用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埋伏起来。
  后来,日军在一片混乱中踩响了地雷,游击队炸毁了两辆汽车,打死打伤了十余人。马学俊说,打这一仗的时候,他虽然还没有正式入伍,但印象一直很深刻。后来才得知这一仗打响了睢宁人民武装抗击日寇的第一枪,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还消除了一部分人的“恐日症”。
  
   参加的第一次抗日战斗
  他是文书没配枪却扔了3颗手榴弹
  马学俊正式以军人的身份参加的第一次抗日战斗,是1942年在睢宁县古邳镇一个小村庄里的伏击战。
  “从古邳镇向北,只有一条大路,两侧都是芦苇,是敌军必经之路。部队领导决定利用地形,在北大桥附近伏击敌人。当时我是文书没有配枪,领导给了我3颗手榴弹,我就背了这3颗手榴弹参加行动。敌人先头部队刚接近大桥时,随着中队长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我也马上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拿出来投向日军。”马学俊双眼微眯,右手往外用力投,做出扔手榴弹的动作。
  “这次伏击战缴获了日军的步枪、刺刀,抢回了不少日军从百姓中抢走的物资。”马学俊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能记住很多细节。
  
   叮嘱勿忘先烈和历史
  他写下了73年前牺牲的一位战友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马学俊先后担任过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斗,这个老共产党员为保卫祖国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如今战争硝烟已经散去,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次战斗的他,身上至今还留有多块弹片。干休所战士说,就在去年,隐藏在他大腿根部的一块弹片被取了出来。
  马学俊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抗战时留下的,那时候医疗技术不好,没能取干净,后来长进肉里了,也就没注意。
  采访结束时,马学俊在记者的采访本上,颤颤巍巍地写下一句话:“睢宁县古邳镇一中队长卢修伍,在古邳镇北大桥与日本人扫荡战斗中牺牲”。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幸福者。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中国苦难的过去,特别是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共和国而牺牲的人。”马学俊说,他一直记得在17岁那年,在亲戚家房间的床板下,发现了《共产党宣言》。这时他才知道亲戚是地下党员,在那一刻,他捧着这本册子读完了。从这以后,在那个亲戚的影响下,他开始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