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堡掀起一股读书之风

20.04.2015  13:56

  这个星期,杜慧娴才稍稍轻松些。
  由她发起的杭州经典诵读读书会的第十三个公益诵读点——佑圣观路上的上城区社区学院206教室,上周二正式成立。
  “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是落了地。”杜慧娴是九堡街道新江花园社区居民。

   当初如何筹划经典诵读?
  她笑笑说,由一个电话引发——
  这天,我一边炒菜,一边诵读。这时,手机响了,一个朋友来聊天。她问,“你在干吗?”我说,“读书呢。”正说着话,锅里菜也得不时炒两下,又慌忙地一手拿书……她听出了我的慌乱,也感受到了我对经典国学的痴迷。
  “不如,你组织我们这几个家庭主妇一起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最开始的诵读开始了。

   带动起一方读书之风
  诵读有啥好处?张印萍挺有感慨。
  她是一个妈妈,儿子刚上小学。
  “古话说得好,修身齐家平天下,读一读没坏处。”她说。
  有一次,张印萍在社区里聊一些工作。她儿子也跟着妈妈进来,垂手站在一旁。有阿姨说,“你怎么不坐呀?
  小孩子脱口便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太出乎意料了。没有人特意教过他,不过是孩子自己读经领会并牢记于心的。”张印萍说,现在的孩子,还有一些“谦谦君子”的范儿。
  从2012年9月至今,读书会已吸收了2000余位会员,还发展了130多位志愿者。这其中有孩子,也有成人,有全职妈妈、IT工程师,也有淘宝店主和中学老师。
  而公益诵读点,也从最开始的新江花园社区里,遍布全市,带动起一方读书之风。

   诵读也能“走读
  不止是杭州经典诵读读书会,在九堡街道,还有生生学堂、里仁学堂、涛声国学堂等多个德育教育阵地。
  诵读,主要针对3-13周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免费服务九堡辖区内23个社区(村),比如生生学堂,还根据上课内容自费出册成书发放给大家。
  不在九堡,也能来诵读。
  这些学堂、读书会,还积极扩大服务“半径”,主动承接区级公共服务项目,全面接收跨街道、跨区的少年儿童。街道内在册小学员,从初期的30人扩大到了目前的182人,还有走读式小学员50余人、成人学员30余人。

   教育工作者也来当“义工
  如此纷纷向学,让不少教育工作者,也甘愿来当“义工”。
  比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老师邓洪涛。
  看到诵读仅3个月,不少孩子就能流利背诵《大学》,他惊叹不已。在去年下半年,省博物馆公益诵读点开办的时候,邓洪涛加入志愿者队伍,担任浙博点负责人。
  除他之外,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源清中学、东城实验学校等校的28名专家、教师,作为志愿者专职讲师为学员进行专业化、高水准的经典讲学。
  而刚刚撤镇建街的九堡街道,早就注意到这股“正能量”了。
  他们建立资助扶持机制。在经费、人员、场地给予大力支持,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区、镇通过以奖代拨、“圆梦经费”等形式鼓励此类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支持其活动开展和业务培训。此外,街道还牵头组建教学联盟和志愿者交流协会进行互通交流。(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