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打造农村30分钟文化圈

10.11.2014  11:31

  近年来,乐清市以实现文化阵地全覆盖为目标,逐年新增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2013年度,下达文化大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截至今年10月末,总投资26862万元的乐清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工程,总投资47995万元的乐清市文化综合体主体工程均已完成,将于明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做法:

  一、实施文化基础工程,夯实基层文化阵地

  一是打造市级文化地标。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3年,共接待参观人数30万人次,成功跻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中心公园周昌谷艺术馆、雁荡山灵峰景区林曦明艺术馆两大专题馆去年共举办5次活动,惠及民众6万人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综合体(文化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四位一体)建设工程主体工程已建成,并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大力提升乐清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是夯实基层文化阵地。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已有镇(街道)文化站17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96个、乐清市图书馆中心镇(街道)分馆11个、流动图书馆流通点52个,基本构建起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三是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去年建成首批36个农村文化礼堂,超额完成省重点文化礼堂建设任务,覆盖村庄201个,覆盖全市农村群众约30万人。今年计划投资660万元建设第二批40个文化礼堂,截至10月底,已建成28个;9月,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研讨班在乐清市举行,乐清市作经验交流。

  二、实施文化提升工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加大文化产品供给。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乐清特色文化品牌。今年1月-10月,已举办乐清市文化馆公益课堂15期、“梅溪讲堂”讲座12期、“周末剧场”演出9场,送戏下乡172场、送书下乡26496册、送电影下乡7455场,培训基层文艺人才1000人次,有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举办本土文艺赛事。激发基层群众积极性,发掘、培育民间文艺人才。累计举办八届全市音乐舞蹈节、四届全市文化艺术节、两届市民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十九届“柳川杯”歌手大奖赛、十四届“虹桥杯”全市青年歌手演唱大赛、两届“乐清好声音”、全市排舞大赛等文艺赛事,每年推出各项赛事、展览、展演、培训活动百余项,搭建展示平台,为全市文化发展储备人才、培养新生力量。

  三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促进文化活动开展由政府举办为主向市场化运作为主转变,倾力打造公众零门槛参与的“百姓舞台”,让更多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共建成1个市级百姓大舞台和17个镇(街道)百姓微舞台,今年1月-10月,共举办各类演出126场,惠及民众15万多人次。启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实现文化设施的使用与文化服务、活动辐射之间的捆绑联动,已确定虹桥镇、柳市镇、翁垟街道3个试点单位。成立乐清市图书馆理事会,由11名来自文广新局、图书馆、文化教育界、工商企业界、读者代表和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使社会公众成为事业单位的参与者、管理者、决策者。

  三、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增强城市文化实力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结合实际,打造一批具有乐清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如东浦66文创园已投入运营,一棵树创意中心和幸福工厂文创园已完成外立面改造和招商工作,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柳市象阳工艺美术产业街改造项目已启动,成功引进浙报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蝴蝶谷”文化产业园,该项目已进入报建阶段。

  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蓝夹缬等丰富的非遗资源,做好开发利用。积极参加义乌文交会、深圳文博会、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国内外各项重大工艺美术展会和文博会,引导培育柳市华龙雕刻有限公司、乐清三科民间艺术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引导工艺美术大师设立研究所和创作室18个,其中林邦栋细纹刻纸研究所和王氏黄杨木雕研究所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三是打造人文旅游热线。依托北雁荡山、中雁荡山、灵山等风景名胜区,结合王十朋、章纶、南怀瑾、高友玑等名人文化,举办王十朋诞辰900周年纪念活动、章纶诞辰600周年纪念活动、南怀瑾故居揭牌仪式暨“南园秋高”主题论坛等活动,开辟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山水乐清、人文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