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城乡百姓

31.10.2014  12:54

  近年来,乐清紧紧围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一是抓阵地、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完善市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乐清文化地标。位于中心公园的周昌谷艺术馆于2012年10月建成开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综合体(文化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四位一体)建设工程主体已完工,将于明年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确保阵地逐年拓展。目前,全市已有镇(街道)文化站17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96个、市图书馆中心镇(街道)分馆11个、流动图书馆流通点52个;去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6家,今年计划新建40家,已完成28家。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

  二是抓特色、惠民生,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始终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多种活动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打造乐清特色文化品牌。今年,已举办市文化馆公益课堂13期、“梅溪讲堂”讲座11期、“周末剧场”演出9场,送戏下乡130场、送书下乡26496册、送电影下乡6910场,有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举办本土文艺赛事,发掘、培育民间文艺人才,激发基层群众积极性。举办全市文化艺术节、全市音乐舞蹈节等大型文艺赛事,“乐清好声音”、“清听好声音”、“柳川杯”、“虹桥杯”等歌手大赛,搭建展示平台,为全市文化发展储备人才、培养新生力量。促进文化活动开展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组织基层自办为主转变,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在长达9个月的第二届乐清市民文化节期间,倾力打造公众零门槛参与的“百姓舞台”,让更多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共建成1个市级百姓大舞台和17个镇(街道)百姓微舞台,举办演出37场,惠及民众5万多人次。

  三是抓规划、育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出台《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35”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园区的对接工作,引导文化创意新、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好的项目落地。东浦66文化创意园已建成运营;幸福工厂创意园已完成外立面改造和招商工作;柳市工艺美术产业街改造项目已启动;一棵树创意中心将于年内投入使用;2013年成功引进浙报集团在市中心区投资建设“蝴蝶谷”文化产业园,该项目已进入报建阶段。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蓝夹缬等丰富的非遗资源,做好开发利用。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组团参加义乌文交会、深圳文博会等重大工艺美术展会,承办首届中华现代剪纸精品提名展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盛会,提高全市工艺美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非遗工艺规模化生产,成功培育柳市华龙雕刻有限公司、乐清三科民间艺术产业有限公司等典型;鼓励支持非遗传承大师设立研究所和创作室,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非遗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公司,其中林邦栋细纹刻纸研究所、王氏黄杨木雕研究所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培育人文旅游热线。依托北雁荡山、中雁荡山、灵山等风景名胜区,结合王十朋、章纶、南怀瑾、高友玑等名人文化,举办王十朋诞辰900周年纪念活动、章纶诞辰600周年纪念活动、南怀瑾故居揭牌仪式暨“南园秋高”主题论坛等活动,开辟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山水乐清、人文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