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乌镇戏剧节10月开幕

30.09.2015  11:58

    即兴的,经典的,大师的,先锋的,笑的,哭的……

    这份戏单里,一定有你的知音

    从古到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在小城市发生的,戏剧也是如此。今年10月15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又回到了小镇上,回到了水乡,好戏开始了。

    人们都说,在乌镇看戏是不同的。如何不同?

    白天,文艺青年在河边走来走去,然后穿过某条巷子,去剧场看大师们的戏,听各种讲座,也可能就是随便走到哪里,就能看一出肢体表演,或是在巷陌旁边碰到一场哑剧——戏与现实,一时难分。

    晚上呢,黄磊反复描述过这样的场面:夜里看完一场戏,走出古旧的剧场,然后走上一座石桥,走一段石板路,像梦一般。

    不要噱头,回到看戏最原始的状态,戏剧人用最直接的方式打动每一个人,这是在乌镇看戏的独特体验。最烧脑烧体力的话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连看七个半小时,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看侯孝贤的电影,是时刻在考验你究竟是不是个伪文青,那么七个半小时的话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是在挑战一个文青的极限。

    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欧洲民族史诗中,两部最为重要,一部是《罗兰之歌》,另一部就是《尼伯龙根之歌》。《尼伯龙根的指环》最早见于《尼伯龙根之歌》。它来自于多瑙河地区,一位奥地利人根据北欧古代传说,约在1200年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讲的是为了追求不可一世的权力,导致诸神的世界被烈焰吞没的故事。

    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就是写《婚礼进行曲》的那位,拿这部史诗开刀,因为它隐喻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财富是获得和确保统治的工具,谁拥有了大地的宝藏,谁就能增强威力。于是,瓦格纳耗费一生最宝贵的黄金时间,逐字逐句斟酌打磨,前后写了27年,是音乐史上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没有之一。

    一部完整的歌剧《尼伯龙根之歌》,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全部欣赏需要15个小时。1876年8月,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剧院首演,连演了4天,几乎造成拜罗伊特食物短缺。

    这一次,享誉世界的德国塔利亚剧院经过改编,带来了长达七个半小时的话剧。

    这七个半小时内,观众们要看完代表财富的黄金和代表权势的指环,在天界、人间、水下演绎出的惊天动地的大悲剧,看无所畏惧的英雄齐格弗里德如何自新和救赎,看受到诅咒的财富和权势如何变成永恒的虚无……

    听起来,剧情有些高冷,但如果走进剧院,估计你的眼睛会顾不过来——莱茵河底、巍峨宫殿、彩虹桥、地下世界、月夜小屋、迷雾森林、冲天烈火、仙女、众神、侏儒、巨人、武士等众多人物,公羊、巨龙、蟾蜍……这些物象、意象,会不断充斥你的大脑,是的,准备好“烧脑”吧。

    这样的观剧体验,一辈子应该要有一次。很多人说,要认真对待,从午后开始准备,算好尿点的时间,沉下心,放空自己。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长时间看一出戏?罗曼·罗兰当年看这部剧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回答:散场后,每个人都在寂静中下山,每个人都踩着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的脚步,大家都是一样肃穆,一步步垂着头下山。

    看戏,除了娱乐,有时候,更是心灵的升华。 20台鼎尖剧目齐聚乌镇 你来了,你可以这样看

    整个乌镇戏剧节,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台鼎尖剧目共73场演出,你当然不可能全部看完,其实没什么关系,重点是你来了。

    你可以对照着这份晚报给出的戏单,在还来得及“说走就走”的时候,看看自己想看什么样的戏,然后,慢悠悠荡到小镇,准备来一场“如梦之梦”。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马黎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