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乌镇已接待700多个会议 能成为中国的“达沃斯”吗

13.11.2014  08:30

  乌镇西栅夜

   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高逸平/文 魏志阳 高逸平/摄) 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并将会址放在了一个“小地方”。自此,群山环抱的瑞士小镇达沃斯名声大噪,享誉全球。

  现在,人们只记得“达沃斯论坛”,反而忘了它最初的学名。

  37年后,以“互联互通”为焦点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中国江南水乡小镇——乌镇。这个承载千年历史、保留水乡原始风貌的小镇,是否能借互联网速度,打造出下一个“达沃斯”呢?

   会务经济

  乌镇有很强的会议接待能力

  一个国际论坛在成就瑞士小镇达沃斯的同时,还为它带来了可观的会展经济收入。这,也有望发生在乌镇身上。

  去年,乌镇西栅景区共接待了大大小小700多个会议,平均每天就有两个。其实,2007年,西栅开放之初时,商务会展就是其中一个定位。一个不大的水乡小镇景区里,就有100余个大小会议室,其中还不乏具备同声翻译系统的功能厅。

  下周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会场,就设在西栅的枕水度假酒店。

  这家酒店在西栅的僻静处。高耸的正门大墙上只烫了“麟翔凤游”4个镀金的字,若不是指示牌引路,可能就会错过。

  据一位酒店工作人员介绍,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包下了“枕水”全部15个会议厅。昨天下午,酒店停电检修线路,确保会议期间供电无碍;景区内唯一一个同声翻译会议厅闻雨厅的玻璃正在清洗。

  在记者探访乌镇的3天里,枕水度假酒店每天就有1-2个企业商务会议。接待一个会议,收入不菲,恐怕抵得上数千名游客在西栅的住宿消费。

  前天,有一家保险公司在“枕水”举行年终策划会。他们租下的会议厅华美厅,就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日开幕式所在地,可容纳500人。

  一位酒店工作人员觉得,互联网大会召开后,想过来办会的企业肯定会更多。“说不定,还有不少人就想特地来看看,马云住了哪间房。”她笑道。

   互联网经济

  大腕、大企业都会关注这里

  每年的“达沃斯论坛”都会迎来很多国际大腕。

  据目前掌握的信息,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企业“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创始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此外,网易的丁磊、新浪的曹国伟、奇虎360公司创始人齐向东、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也将会出现。

  至于国际嘉宾,从目前公布的名单看,软银创始人孙正义、LingkedIn(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创始人雷德·霍夫曼以及三星和微软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将出席。

  互联网名人,会为乌镇带来什么?

  单是这些互联网名人在微博、微信、来往上发张照片,说句话,“乌镇”两个字就有可能瞬间红遍全国。

  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乌镇正在规划互联网产业,想打造一个互联网小镇。

  “可能会邀请马云他们在乌镇开个人工作室,争取把他们的新产品发布会落户在乌镇。”这名负责人透露。

  其实,就在宣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第二周,乌镇所在市桐乡就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协议,“阿里巴巴桐乡产业带”正式上线。首批入驻的企业超过150家,主要面向桐乡的优势传统产业——毛衫、皮草、蚕丝被和家纺等企业。

   人气经济

  “土”产将更具国际范儿

  今年1-10月,这个面积不大的景区共接待602.7万人次,景区收入7.69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约2万人涌到这个常住人口只有5.7万人的水乡小镇。

  人气就是经济,特别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据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邵云估算,乌镇旅游开发后,吸收了旅游从业人员近万人,包括景区内的工作人员、从事旅游商业的人员(如卖土特产、开小吃餐馆店和旅馆的)。

  未来,乌镇获得的关注度将更上一个台阶。乌镇特有的“土”产也将会更有市场。

   片花一:每12秒卖出一个萝卜丝饼

  “我遇见不少游客一进来就问,萝卜丝饼在哪里,他们是听来过的朋友在网上推荐的。”一名曾在乌镇西栅景区做过导游的乌镇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萝卜丝饼有多火?

  退休后,63岁的毛阿龙回到西栅,炸起了儿时的小吃萝卜丝饼(当地人叫“油墩子”)。还是小时候的配方,用水分含量极高的浙江大萝卜和土菜油,和面得用力均匀。

  3年前,萝卜丝饼店刚开时,生意并不火。一个饼3元,若是每天能卖出1000个,营收3000元,已算是顶峰。

  到了今年,毛师傅翻开记账本,今年最火的一天在10月黄金周,一天就卖出去3125个,平均每12秒卖出一个。这一天,单是萝卜丝饼就有9375元营收。

   片花二:人气盘活传统工艺

  10年前,48岁的沈林荣重做学徒,去桐乡石门的一家蓝衣花布厂学手艺。

  学成后,正逢西栅景区开放,他在蓝印花布参观坊当了体验指导员。沈林荣说,那时候根本没什么生意,桐乡的几家蓝印花布厂都在亏损,有的就倒闭了,就在此时,机会来了。蓝印花布在上海世博会一战成名,外贸订单源源不断。

  名气带来了游客。沈师傅介绍,现在,乌镇东西两栅景区共有4处蓝印花布店,每家店日平均营收有两万元。

  今年,来体验蓝印花布制作的客人也多了。上周,他就接待了上海一家国际学校的70多名国际学生。昨天下午,他正忙着给这70多份蓝印布刮去防染浆。做好后,每份都会快递到上海。

   旅游经济

  乌镇民宿名气越来越大

  民宿算是乌镇西栅的一大特色。现在,西栅有70多幢民宿,449间民宿客房。

  大部分民宿房东都是土生土长的乌镇西栅人,老五(化名)就是其中一位。7年前,他辞去乌镇派出所协警工作,和老婆回到西栅开了民宿。

  如今的乌镇民宿,已变得十分抢手。旺季时,至少得提前半个月预订。现在,就有客人预订了12月的民宿客房。旅游做的就是服务,有了好口碑才有回头客。有一对天津退休夫妇,每年都要来乌镇西栅住上一段时间。

  在西栅,所有民宿都是乌镇旅游管理公司统一管理,房东只有经营权。尽管如此,房东的年收入还是不错的。

  旺季时,中晚饭的炒菜生意从11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虽然每家民宿只能放两张桌子。另外,加上旅游公司给的房间打扫补贴以及为客人准备早餐的补贴,一年赚上十来万没问题。

  临河的热闹区块,一家民宿一年能赚上20多万元。

  景区门外,600多米开出六七十家旅馆

  人气还盘活了乌镇景区周边的经济。

  紧邻乌镇西栅北门的环河路,只有短短600多米,就开出了六七十家旅馆。单是今年,就开了近30家旅馆和饭馆。

  “今年生意比去年好多了。特别是国庆黄金周,这条街上的旅馆爆满。傍晚有客人来问住宿,只能建议他们住到桐乡去。”“时来运转”客栈老板沈铭铭说。1989年出生的他,去年辞去平面设计的工作,和父母重新装修了自家的三层小楼,开起了旅馆。他说,这条街上不少旅馆的老板,都是跟他差不多大,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就在6年前,环河路还相当冷清。“那会儿,我在这里开店,有人说,这里怎么会有生意呢?”环河路上乡村之家土菜馆老板娘钮国芳回忆。那时,她开的还是卖白茶和香烟的店。

  她笑言自己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那时,她看重这个地方的交通——紧挨着江苏吴江桃源镇,是苏南游客进入西栅的必经之路。现在,这块交通要道更金贵了。“申嘉湖高速一下来,就连着这里。”

  3年前,她转型开了家土菜馆,又做了回“少数派”。“那时,这条街上除了我,只有另外一家餐馆。”

  开餐馆的理由是,她发现环河路上的旅馆多了起来,有人住宿,就肯定有人要吃饭。果然,餐馆生意不错,除了店里的六七桌,外头沿街的弄堂里还摆了4桌。

  这两年,随着游客增多,环河路上的餐馆也越来越多,不少旅馆还兼做炒菜生意。尽管生意被分流,钮国芳说,今年的生意总体还是好于3年前。旺季时,生意从11点半一直张罗到凌晨1点。

  一个多月前,环河路上开出了西栅景区第二停车场。颇有生意头脑的钮国芳又租了一间店面,开了一家装修时尚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