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 这个小小的青瓷插座独一无二 差点被三万元盗卖

19.07.2017  11:35

  一件三国末西晋初的青瓷插座,因为精美的胡人骑羊造型而牵出胡人南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吉祥、孝道的传统文化。这一期,让我们走进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看一件全国独一无二的越窑青瓷插座。

  插座,在现实生活中再寻常不过,但你见过1000多年前古人的插座长什么样吗?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原安吉县博物馆)馆藏有一件三国末西晋初越窑胡人骑羊青瓷插座,目前在国内仅此一件。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插座,又如何能成为全国唯一,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和谜团呢?

  6月30日,记者走进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看到了这件精致小巧的青瓷插座,并听安吉县博物馆原馆长,也是它的发现者之一的程亦胜讲述了它的由来,追溯了深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渊源。

  博物馆一层的常设展“天目苕水 安且吉兮”讲述了安吉的历史,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这件被安放于一个高台上的青瓷插座,粗看,插座是人骑羊的造型。

  走近些细看,你会发现这并非一般的摆件。

  先看器物主体之一的羊,只见羊呈跽跪状,身躯肥硕,腹空、昂首、伸颈、嘴微张、竖耳、凤眼、长角弯曲绕耳。羊腿部简单刻划一弧曲线,使腿部与身体明显区分出来。羊体长10.3厘米、通高10.5厘米。背附圆形插管,插管孔径1.9厘米,高1.6厘米。

  再看管后一人,头戴尖帽,高鼻、凹眼,双手前拱,两脚蹬靴双跨骑在羊背上。根据体貌特征,此人应属西域胡人,且为男性。

  器物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较匀润,有开片,羊腹底及四蹄足底刮釉。器物造型丰满,整件器物显得稳重端庄,富有美感,且做工精致。

  它的唯一性在哪里呢?在于其胡人骑羊的造型。

  程亦胜介绍道,从造型而言,单独的羊形插座曾出土过,胡人骑狮的造型也有发现,唯独胡人骑羊的造型目前只有安吉县博物馆有,所以非常珍贵。

  既然是插座,那么,在1000多年前的三国末西晋初,这件插座是用来插什么的呢?

  此类背部有一管或头部有一孔的三国至晋时期的羊形器或狮形器,其用途目前存在诸多争议,有插座说、烛台说、水注说、长明灯说等。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件青瓷烛台,因为青瓷烛台自东汉以后就颇为流行,造型多样,制作精美。据目前考古资料看,两晋时期,神兽形的烛台较为流行,多在一神兽的背上做出或高或矮的插口。

  但问题是,从插管的孔径来看,插蜡烛还是太小了,“可能是用来插花的”,程亦胜猜测。至于这件插座的用途究竟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此小巧精致的器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来到了博物馆呢?

  程亦胜至今记得,这件胡人骑羊插座来得一波三折,甚为不易。

  和很多珍贵文物一样,这件文物也是从盗墓者手中追缴得来的。

  “如果晚了一步,这两件文物可能已经被卖掉了。”他回忆道。

  事情还要从1993年3月的一个报警电话说起。

  那个时候,安吉古城范围内古墓葬盗掘较为频繁,当地的公安、工商和文化三个部门联合组织了打击古墓葬盗掘的专项治理工作组。整治的过程中,一个举报电话引起了包括程亦胜在内的工作组成员的注意:高禹天子岗水库边上有人在挖墓,十二生肖都挖出来了。高禹天子岗水库其实并不在安吉古城的范围内,属于专项治理中的意外所得。

  程亦胜和公安人员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但盗墓者早已闻风而逃了。在当地公社和村委的努力下,公安人员在现场抓获了一名从犯,据他交代,几件珍贵的文物已被主犯带走。

  为了追缴珍贵文物,公安人员连夜追赶到了主犯的住所,但又扑空了,最后在主犯的姐姐家里抓获了他,也追缴了两件最为珍贵的器物,其中一件便是这个青瓷插座。

  据他交代,两件器物都已找好了买家,胡人骑羊插座的定价最高,是3万元,另一件定价1万元,两件都已准备交易。

  但直到审讯的时候,他才交代了插座的所在。原来,他把它藏在了屋门前的稻草堆下。最后,两件文物都移交给了安吉县博物馆。

  墓葬的一部分被压于马路之下,幸而免遭盗掘。之后,这部分墓葬得到了进一步的抢救性发掘。“这是一座三国末西晋初期的等级较高的贵族墓。”程亦胜表示,这座墓的随葬器物丰富,以青瓷器为主,有少量的铜器、金器和铁器,共出土器物70余件(套)。可惜并无纪年记录。

  那么,墓葬是什么年代的呢?

  考古人员在与其相邻的另一处墓葬中找到了答案。这是一座纪年为西晋太康八年的墓葬,叠压于青瓷插座所在的这座墓葬之上,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纪年应该晚于后者。同时,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墓葬的年代最终被认定为三国末西晋初。此外,根据此器物的釉色及胎质等综合分析,胡人骑羊青瓷插座烧制的时代被确定为三国末西晋初,且是越窑的产品。令人惊喜的是,这批出土文物中有不少是一级文物,可见,墓主人的身份并不一般。

  胡人,是西域民族,江南一带为何会有胡人造型出现呢?

  其实,这并非个案,三国西晋时期的一些器物上,时常可见胡人的形象,如西晋越窑青瓷堆塑罐中常有胡人抚琴、胡人吹箫、胡人抱孩子、胡人佛像等,说明此时胡人已经大量出现在江南地带。

  胡人来到江南也是有据可循的。据史料记载,江南地区胡人之来源有三,一是北方大量胡人内迁,和汉民族慢慢融合杂居在一起。三国时期,战争频繁,掳掠人口的现象非常严重,胡人随着北方人口被大量掳掠到江南地区,史书对此多有记载。二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胡人通过海上与汉朝有商贸往来。三是东汉末年,胡人传佛教入江南,至三国时代佛教已在浙江流行。据佛教史记载,印度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据此三种不同的来源,胡人亦有三种不同的地位,相对应的分别是下层的劳动力、商人和佛教的传播者。

  那么,这个胡人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又是如何来到了江南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件器物在传达什么,胡人与羊结合究竟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涵义?

  羊在古代是一种祥和之物。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古人认为“羊大为美”,青瓷羊肥硕健壮,神态安详,应是美好祥和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的祈盼。其次,“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羊吃奶时,是一种跪着的姿势,古人就此认为羊是十分懂得感恩母亲的动物。青瓷羊跪着的姿态,或许也体现了时人重视孝道,宣扬报恩的思想。此外,在汉晋墓葬中,多有仙人骑羊的形象,具有吉祥、辟邪、升仙的意义。“胡人骑羊”的造型,表达的应是同样美好的寓意。

  安吉这座墓中为何会出现此造型之器物?这件器物为谁所有,墓主人又会是谁呢?

  “如此的越窑精品文物,在当时可能是宫廷贡品”,程亦胜表示。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表示,在目前已发现的越窑窑址中曾出土过类似器物的残片,但没有完整的器物。完整的器物只在南京一带出土过多件。而南京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所在。所以,可以推断是,这样的青瓷插座应该是从地方上贡到皇城的贡品。

  宫廷用的器物又如何来到了安吉呢?程亦胜猜测,很可能是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带回来的。在那个时期的当地名人中,程亦胜想到了朱然。朱然是安吉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位高而权重。但是,朱然的墓葬被发现于安徽马鞍山。据他介绍,朱然的父亲朱治告老还乡到安吉后,朝廷曾给予了厚赏。所以,墓主人很有可能跟朱然的家族有关,至于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目前也仍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