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能撕开出租车改革的口子吗

19.05.2015  15:03

 

  饱受诟病的出租车改革,长期难有实质性进展。近日,浙江义乌市大力度推行改革:将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

  作为出租车改革“吃螃蟹”的城市,义乌模式能否撕开出租车改革的口子,引得改革政策“东风”?

  不改不行:

  1300辆出租车1万辆黑车

  义乌是国际知名的小商品城,常住和流动人口有200多万人。目前,全市共有出租车1300余辆,仅6家出租车公司,已7年未增加数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地恒丰出租车公司总经理陈呈明透露,义乌“黑车”多达一万多辆,是正规军的10倍之多。出租车司机何晓东说,他白班的份子钱每天要250元,油费150元左右,如果规矩开车,一天只有四五百元的营业额,根本赚不到钱,所以只能偷偷拼客、挑客,甚至不打表高价宰外地客。“再不改革,行业要崩溃了。”

  义乌市日前公布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承诺2018年以后放开出租车市场准入和出租车数量的管控,而在2018年前的过渡期,综合人口、经济等因素增加出租车运力的投入。

  按照改革方案,义乌还将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今年营运权使用费将从原先的每车每年1万元降低到5000元,明年起开始全部取消。同时降低份子钱,要求出租车公司将降低的费用落实到出租汽车驾驶员,对主动降低“承包款”的经营企业在新增出租汽车投放时给予一定加分。

  此外,未来义乌出租车价格将从政府定价模式向政府指导价、行业定价、协商定价机制过渡,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营运成本变化情况,调整出租汽车起步价、公里租价等标准。

  改革明确支持打车平台,“将加快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引导出租车公司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

  压力巨大:

  改革触动三大“奶酪”

  义乌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坦承,改革受到全国关注,压力非常大。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充分考虑改革利益调整的复杂性,预留一定的过渡期”,将分阶段实施。

  出租车改革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至少涉及三大方面。

  ——削减高额的营运权使用费。在义乌,营运权使用费每车每年为1万元,取消后政府直接减少财政收入千万元以上。而在一些大城市,这笔使用费可能高达上亿元。一些城市,一块出租车牌照的价格高达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义乌之所以肯舍得放下这块“肥肉”,在于该地经济发展较好,且出租车数量较少,“割肉”还不是很心疼。但对多地来说,要完全取消恐怕不那么容易。

  ——冲击处于垄断地位的出租车公司。很多出租车公司名义上管理、服务司机,实际上保险和维修费都是司机自掏腰包,公司只顾收份子钱。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算过一笔账,杭州正规出租车公司在每辆车上所得的毛利是每月约2000元,以一个公司500辆车来计算,一年收益达一千万元。

  ——厘清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承包模式。以杭州为例,杭州有出租车1万多辆,其中1000多辆为个体户所有,其余的控制在77家公司手中,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产权不明晰。杭州有6种承包模式,包括挂靠、买断、半承包等,十分复杂。一位曾花数十万元买断一辆杭州出租车的“老板”说,他不愿意改革:“我把车子承包出去,每月能收份子钱七八千元,五六年就把成本收回了。改革肯定对我们没啥好处。”

  勇气可嘉:

  义乌模式仍有瑕疵

  新政策发布后,义乌各方面都对改革很有期待。

  据了解,五月开始,营运权使用费已经降到5000元。恒丰公司还表示,将会把逐步取消的营运权有偿使用费全部返还给司机。“我们正在考虑司机员工化,取消份子钱,以发工资的形式招聘司机,以稳定司机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出租车司机钟华聪说,他们欢迎改革。“份子钱减少了,收入就增加了,而且放开数量也是相当于排挤了‘黑车’,对合理竞争有好处。”

  许增期透露,杭州目前也已经大致定好了出租车改革方案,现在就等交通运输部的指导意见。“义乌改革勇气可嘉,也让一些迟迟不敢改革的城市增加了动力。”

  不过,专家们表示,义乌改革仍有些瑕疵。许增期说,改革向出租车司机体现的好处还不够多。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私家车能否进入出租车行业,义乌改革方案中也未有提及。业内认为,当前国家法律定性不允许私家车成为出租车,义乌这一县级市的改革自然无法触及。

  天津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义乌改革作为破局之举,还是可能对全国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互联网叫车公司、打车软件的出现令原有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面临尴尬、矛盾激化,各地的出租车司机、管理者们都在观望,行业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在义乌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城市选择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