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10.04.2018  12:55

  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90华诞之际,在象征现代设计与建造之门的九门开启后,历时6年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盛大开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和亚洲最大设计博物馆。同时,《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颠覆与重塑——马西莫·奥斯蒂的可穿戴技术》、《超越建筑的西扎——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五大展览也如期亮相。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及其空间呈现典型的“西扎式”语言,简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他巧妙的通过巨型的窗户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展厅之中,使充满张力的空间增强了趣味。在合理规划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的同时,他常常将室内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构建出一个个独立围合的空中庭院,使得博物馆的流线丰富无比。

  中国美术学院为什么要在江南风十足的象山校区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并选择阿尔瓦罗·西扎设计?西扎是谁?美院与包豪斯又有怎样的渊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这些幕后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杭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后不久,要在象山校区建一座世界级的设计博物馆的想法就已经成型了,放眼象山,王澍教授设计的校区已然获得普里兹克建筑大奖,而隈研吾设计的民艺博物馆虽然彼时正在建设中,但这座依山势而建的建筑之美,早已通过效果图铭刻在许江的心中。那么,象山,乃至中国,需要一座什么样的设计博物馆?

  中外博物馆的建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有的历史建筑的改建,例如北京故宫,二是新设计,新设计的博物馆往往成为城市的新景观,因为没有什么比博物馆更具有公共文化的意义,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突出的例子。而在所有新建的博物馆中,又以设计博物馆最引人瞩目——因为事关“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应该是“设计中的设计”。

  201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浙江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设计博物馆建筑师的选择,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艺术家的校长,许江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校园本身也是美的教育场所,“湖山望境”,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场所精神所在,那么,安放这批包豪斯的“神秘包裹”,也应该是一座最契合现代美学精神的建筑。 在许江校长的主张下,学校把目光投向当年已经80岁,被誉为葡萄牙国宝级的建筑师、1992年普里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阿尔瓦罗·西扎。

  “阿尔瓦罗·西扎是葡萄牙著名建筑家,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这是百度人物词条对他的描述,应该说,这样的定性描述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和节制,因为,阿尔瓦罗·西扎在国际建筑界的评价远不止这些,他在当代世界建筑界的杰出和稀有,是因为在“后现代”建筑滥觞甚至泛滥的时候,他坚定和睿智的沿着现代主义的精神道路发展,他的建筑语言极其简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呈现出某种精神的纯粹性,从而将建筑尤其是博物馆建筑赋予了某种神圣性。

  许江校长多次向大家描述了由西扎设计的博物馆将会给中国美术学院带来什么,并在党委的支持下向省里申请了邀请招标设计的方式。而80高龄的西扎,也对古老东方要建一座设计博物馆心向往之,尤其是“包豪斯”藏品深深打动他,他远渡重洋,来到象山校区,在许江的亲自陪同下,细细考察校园,研究工地。这时候的象山校区地块,可建博物馆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而“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藏品”临时展馆16号楼附近,只有一条临街的狭长地块,还有一棵老樟树,以此树为界,建筑红线不允许突破。

  西扎在其合伙人卡洛斯的陪同下第二次来美院,拿出的概念设计,让大家眼睛一亮,三角形的建筑,犹如一把角尺,用来象征设计最合适不过。不久刚摔伤了手臂的西扎还打着石膏吊着绷带,他用左手执笔,向学院领导画出草图讲解构思,为了表示对王澍的建筑的尊重,他控制了建筑总高度;作为设计博物馆的功能要全面合理,尤其是作为有包豪斯收藏的博物馆,作为西方20世纪硕果仅存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要体现致敬之意,因此,西扎精心构建的极具几何风格的具有神圣形态的入口,在外立面石材的选择上,他一改以往常用的典型白色,而坚持用红色的砂岩。他礼貌的回答许江院长的建议:您是要一个过去的西扎,还是要一个现在的西扎?

  据说,许江以一个艺术家同行的身份为西扎的坚持深深打动,同意尊重西扎的构想,并嘱咐当时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来到中国美术学院担任包豪斯研究院院长、负责设计博物馆筹建的杭间教授说:我们要全面尊重西扎在中国设计一座收藏展出西方现代设计的博物馆,甚至里面的所有家具、用具等,也一并由西扎为我们设计。

  博物馆在建期间,高龄的西扎亲自往来美院多次,他的合伙人卡洛斯建筑事务所则更多的一年数次往返葡萄牙波尔图与杭州之间,认真负责。西扎的建筑,因为其空间简洁细部几何结构复杂而著称,施工难度很大,他甚至要求内部空间中大理石的贴面都需要找到拼合的线性对接。在中方合作单位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和精心施工下,设计博物馆终于在2018年1月交付。

  西扎是谁?

  阿尔瓦罗·西扎是葡萄牙著名建筑师,1933年出生。虽已过80高龄,但依旧活跃在建筑设计领域,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199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2011年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他的建筑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活跃在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但这样的人如今鲜有,西扎却是其中之一。他的成就不仅局限于建筑学科领域,在绘画,雕刻和其他设计领域上也都有建树。

  本次展出的“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上,你将看到多个他曾参与的建筑设计作品,其中便有1998年和2000年世界博览会的葡萄牙馆。这些模型和图片在他本人设计的建筑空间中展出,实属国内首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展览集中展示了西扎从业以来主要的创作成果,时间跨度从1960年代到2010年代不等,类型涵盖了雕塑、旅行手稿、建筑、家具、器物设计等方面,共计百余件作品。展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空间的纯净性,人们在观展的同时也能充分体会到西扎空间的精髓。

  包豪斯与国美

  在本次亮相的五大展览中,“包豪斯”是一个夺目的存在。作为长期陈列,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的展品主要来自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展览选取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你会看到那把设计于1859年的托内特14号椅,它的开创性设计,使其可以被不熟练的工人批量生产,并且易于拆装和运输,这一理念后来也影响了如宜家这样的公司。这把椅子便是“椅子中的椅子”,被咖啡馆喝各大聚会场所使用。

  “迁徙的包豪斯”是为纪念包豪斯诞生一百周年而发起的大型国际研究与展览项目。其中,《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出包豪斯的实物、商业生产的原型、广告设计、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以及相关的理论文献,2019年将前往柏林世界文化宫展出,在这里,你将看到设计界那把著名的红蓝椅。

  包豪斯由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魏玛创建。它是第一所现在意义的艺术设计高等学府,也是二十世纪进行设计理论反思与先锋实践的学院,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样代表了一所与包豪斯理念相通的艺术场域。

  许江校长曾经精辟总结引进“包豪斯”的理由:

  “首先,包豪斯将为我们带来某种根源性的变革思想。包豪斯不大,却是思想的熔炉。其次,包豪斯也将为我们带来基础性的美学思考。包豪斯学院正是以富于挑战和开拓的变革精神创造了20世纪最早的趋向大众的设计文化。第三,包豪斯还将为我们带来变革性的教育思考。30年前,中国设计艺术教育流行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教学,而那个教学系统的源头,正是当年包豪斯学院伊顿教授的教学方案。这个悠长的基础教学变革之链一再让我们溯流而上,感受当年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广阔视野和灵修内涵”。

  目前,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不仅拥有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7010件(套),还拥有3万余件意大利男装收藏、700余件美国电影海报收藏等。在未来,设计博物馆还将更多地征集中外设计作品,逐步形成现代设计系统收藏。这是中国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双轮驱动学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还将组织策划现当代重要设计作品展览,探索设计思想发展,关注设计前沿变革,促进中外设计和设计教育交流,以期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人的生活改善做出贡献。

  2015年启动的国际设计文献中心项目,目前已有数万册19-20世纪不同语种的一流设计文献收藏,服务对象为国内外设计专业的相关师生、研究者、设计界同行,它将与已有设计藏品形成互补,为中国的设计教育、展示、研究提供一个中外设计的文献库。

  包豪斯研究院前期主要负责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藏品的日常管理、整理、研究工作,组织策划相关学术活动;负责包豪斯系列藏品临时展馆的日常维护、开放和接待工作;配合学校校园建设管理处筹备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施工,做好包豪斯设计研究人才的培育(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随着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新馆的正式建成,它将成为一个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纯学术的研究、出版和人才培养机构。

  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主办的《包豪斯研究年刊》第一卷出版。

  【链接】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西湖区转塘镇),毗邻即将投入使用的杭州地铁6号线象山站出口,建筑整体呈现三角形布局,外观主色及材料为安哥拉红砂岩辅以法国果黄砂岩,是西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美学典型体现。总建筑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300平方米,库房面积4500平方米,公共教育空间3000平方米,研究空间约1200平方米。配套设施等约2000平方米,博物馆功能齐全,除展厅外,还拥有文献中心、驻馆设计师工作室、儿童/青少年工坊、多功能厅、报告厅、设计品商店、咖啡馆/餐厅和屋顶花园及规划中的设计书店等。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使命,是以建设国际一流设计博物馆作为目标,通过馆藏作品,推出具有研究性的近现代设计作品展览,揭示设计与生活、艺术、社会、科技发展等的关系;通过教育互动,促进公众对物质文化变迁意义的了解,从而激发本土制造的创造力,并建立中国设计价值与产业发展的观察体系;同时,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资源,系统策划跨界展览与中外当代重要设计师作品展,追踪当代设计前沿,致力当代文化消费的观念更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