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义务教育更好更公平

25.11.2014  17:36
              “对杭州来说,现在义务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老百姓要求‘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就是人民的新期盼,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金财在全市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动员会上。 
                  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目标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等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将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作为2014年度监督重点,组织开展了市和区、县(市)两级联动的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 
                  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检查发力点 
                  为了给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让执法检查找准发力点,真正做到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从今年3月开始,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到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共召开有人大、政府、教育部门、校长教师等相关人员参加的义务教育座谈会21个。在集思广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教科文卫委建议,这次执法检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针对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建设、经费保障和入学政策五个方面发力。7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通过了教科文卫委提出的实施方案。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动员会,拉开了执法检查的序幕。 
                  听查访谈问评 
                  多种途径摸实情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这次执法检查采取听、查、访、谈、问、评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同时开展。 
                  “你们学校近年来学生视力、身高、体重等变化情况如何?教师编制有多少,实际在岗有多少?学校有多少班级,班额有多大?招收了多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校长、教师有没有交流轮岗?”9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成三个组,在常委会领导王金财、洪航勇、朱金坤、徐苏宾和陈建华的带领下,分别检查了江干、拱墅、西湖、萧山、余杭、富阳6个区(市)。检查组随机抽查了江干区采荷三小、萧山区朝晖初中等12所中小学校,并分别召开了6个座谈会,听取了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还听取了30多名人大代表、校长和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建议。 
                  “您对我市义务教育现状的总体评价是?”“您在目前阶段学习是否有压力?”、“您对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看法是?”……从8月15日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向504名市人大代表、2600名中小学生、650名学生家长、650名教师分别发放了《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共回收有效问卷3816份。市人大代表还在问卷上积极提出建议,共梳理出8个方面152条具体意见建议。 
                  网络也是收集舆情的重要途径。8月15日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在杭州人大网、杭州网、19楼上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义务教育网上满意度测评,共有2146名网民参加了网上测评。 
                  为了掌握学校的常态情况,9月中下旬,市和区、县(市)两级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了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暗访和突击检查。市和区、县(市)两级共检查学校47所,其中小学23所。 
                  成绩充分肯定 
                  问题也不回避 
                  “自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我市得到了较好落实。”10月27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钟玮受执法检查组委托所作的执法检查报告,审议了市政府的书面报告。 
                  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2013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92.1亿元,比“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57.7亿元增加了134.4亿元,年均增长18.7%。 
                  市教育局汇报,2007年来全市共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9所。全市目前共有小学419所,在校学生48.35万人;初中(含九年一贯)241所,在校学生21.35万人。全市78.33%的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标准。 
                  据介绍,杭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在全省率先做到“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目前全市共有教育集团152个,成员单位693家,六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参与面为74%,中小学生受益面超过76%。全市共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互助共同体339个,661所学校加入共同体,覆盖面达到98.64%。在试点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2014年全市实际交流教师1411名。 
                  “虽然我市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是在学校规划建设、教师队伍均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中提出。 
                  规划难以落地 
                  局部地区入学难 
                  江干区华家池区域,规划布点有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但是预测长期不能实施。拱墅区庆隆区域,周边化工污染企业尚未搬迁,预计学校建设项目环评很难通过审批。西湖区西溪、翠苑单元,部分高校商品房已经开发,但教育配套布点预测长期不能实施……执法检查中有城区反映,部分已规划的配套义务教育学校难以落实,局部地区结构性入学难题仍然存在。 
                  通过进一步了解,检查组发现,主城区配套教育设施的总量在规划层面是足量和基本完善的,现有学校从总量上来看也基本能满足当前入学需求。但是,受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因素制约,主城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规划学校无法落地实施。部分区域在土地出让时序上,存在着产生经济效益的地块先行出让和开发,配套学校未与住宅开发同步实施的现象,造成住户子女不能及时就近入学等问题。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在主城区已有义务教育布点规划但尚未建设的210所中小学中,预测难以推进实施的有43所小学、22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合计规模为小学1557班、初中804班。 
                  部分委员在审议时提出,随着外来户籍人口、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和导入,“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及“小班化”教育推进,若这些规划学校不能及时、足量建成投入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设规划配套学校。要坚持市级统筹、区县为主的原则,建立加快建设规划配套学校的协调机制,并开展专项检查。对预测可以推进实施的规划义务教育学校,要及时排出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如期建成交付使用。对预测难以推进实施的学校,要明确规划学校建设时限,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规划学校尽快启动建设。对部分布点不科学、征迁难度特别大、预测长期不能实施或实施可能性小的教育配套规划,有关部门要重新进行规划选址。 
                  师资不够均衡 
                  教学质量有差异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目前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比较大”,这是检查中社会各界共同反映的问题。 
                  检查组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主要反映在软件上,特别是师资队伍上。有农村学校的校长反映,部分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任教,骨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农村中小学高层次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明显偏低,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专职教师。有农村居民向检查组反映,农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盼望能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还有市民说,城区、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区房热就说明了这点。有的小区,就因为是热门学校的学区房,价格就要比周边同品质的小区高出20-30%,而热门学校最关键的是有一定数量的好老师。 
                  教师队伍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资力量的强弱好坏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实施的好坏。对此,委员们在审议时纷纷提出了建议。有的委员提出,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进行统筹管理,针对部分地区农村学校人员编制闲置与城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的突出矛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实施人员编制余缺调剂。有的委员说,要加大力度推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健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让校长教师真正愿意交流、主动参与交流。要以区、县(市)为单位实现教师的统一招聘、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从入口关就实现师资队伍的自然交流。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实行倾斜政策,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在农村安心从教,终身从教。 
                  随迁子女增多 
                  学校难以容纳 
                  “杭州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太低”,有市民向市人大常委会反映,西湖、江干、滨江个别小学的班额超过了50生,学校实际开设班级数量也超过了设计的最大容量。 
                  检查组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3.7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4.1%,主城区的比例达到41.6%。各地在新建学校来不及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增加班级数、扩大班额的办法来解决。据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六城区小学2012年底有4163个班,2013年底增加到4449个班;初中2012年底有1804个班,2013年底增加到1893个班。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超过了教育资源的承载力,主城区中小学资源扩张的速度跟不上入学人数增加的速度,给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带来了重大挑战。 
                  部分委员建议,市政府要稳步采用积分制试点等办法,依法依规出台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科学合理地设置入学条件,既要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题,也要让本地居民的孩子更能享受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学生负担重 
                  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了,减负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这是检查中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呼声。据问卷调查和网上测评结果,我市参加各类校外兴趣班的小学生占67.32%、初中生占51.09%;除了完成学校作业之外,每天还有其他作业的小学生占63.5%、初中生占70.11%。有76.29%的人认为我市小学和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非常重和比较重;认为小学生每天在学校里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到1小时的占53.44%、初中生占61.28%。 
                  检查组了解到,虽然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但受到中高考升学压力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智育不重体育、重课堂不重课外”的现象。由于场地、设备缺乏和师资短缺等原因,一些学校难以开齐开足课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还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心理,过于重视分数,为孩子增加了大量兴趣班和家教课程,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分组审议时提出,上述问题如不切实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杭州的未来发展。有的委员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分析高考制度综合改革要求,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委员提出,要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对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足上好体育课,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有委员说,要以杭州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变革教学方式,推进名师公开课、远程教育的规模化、系统化、便捷化,让农村和偏远学校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加快提升教师队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这次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为增强执法检查的实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王金财主任说。市人大常委会将在这次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关注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督促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加快推进杭州义务教育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为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