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阿人文交流添上一笔浓墨

16.06.2016  10:41

  

六月十五日,参加第七届“意会中国”活动的阿拉伯艺术家齐聚一堂。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向阿拉伯国家艺术家颁发作品收藏证书。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

  6月15日,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中国对外展览有限公司策划实施的第七届“意会中国”活动的阿拉伯艺术家齐聚一堂,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向他们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这8位艺术家来自埃及、科威特、黎巴嫩、摩洛哥、苏丹、突尼斯、约旦7个阿拉伯国家,他们结合自己在中国多地采风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创作了30余幅佳作。

  见面会上,艺术家代表表示,他们对参与中阿艺术交流创作活动抱有极大兴趣。朱琦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表示今后还将对中阿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

  此次活动中,阿拉伯艺术家赴北京、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等地进行采风,并在奈曼旗进行封闭式创作。艺术家造访了北京故宫、长城等人文历史遗迹,参观了美术馆、798艺术区等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代表,领略到内蒙古独特的风土人情。艺术家深入到内蒙古的乡镇、农村当中,体验淳朴的农村生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由此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

  为深入落实《中阿合作论坛2014—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进一步推动中阿文化交流,自2009年起,中国文化部联合阿拉伯联盟秘书处共同邀请阿拉伯各国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举办“意会中国”活动。至今,“意会中国”已举办了7届,先后有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科威特、摩洛哥、突尼斯等20个阿拉伯国家的80余名艺术家参与,创作了200余幅精品力作。

  2009年,首届“意会中国”活动邀请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也门、阿尔及利亚、阿曼、巴勒斯坦7国的7位知名艺术家来华采风。这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首次以官方名义邀请阿拉伯艺术家来华创作交流,受到阿拉伯各国政府的热烈响应和高度重视。阿拉伯艺术家参观了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部分艺术园区,并与一些美术院校和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交流,还赴杭州、苏州、乌镇、上海等地采风。

  2011年,“意会中国”接待城市选为宁夏银川。阿尔及利亚、阿曼、科威特、巴林、突尼斯、科摩罗、埃及、黎巴嫩、伊拉克、约旦、苏丹、摩洛哥12个国家的艺术家积极参与。画家们体验了中国西部集大漠、黄河、草原、湿地为一体的自然风貌和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文化生活和社会风情。同年7月23日,汇报展览在宁夏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主展馆举办,引起广泛关注。

  2012年,第三届“意会中国”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此次采风活动邀请了11位画家,分别来自阿尔及利亚、巴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叙利亚和突尼斯11个阿拉伯国家。历时21天的采风创作活动在北京和黑龙江伊春两地进行。艺术家创作完成了近50幅力作。汇报展览期间,每日观众盈门,成为伊春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2013年,“意会中国”走进新疆,来自13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15名艺术家,通过他们充满激情与灵感的画笔,将一个友好、美丽的新疆艺术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意会中国 大美新疆——第四届阿拉伯国家知名艺术家来华采风创作作品展”上,50余幅佳作一起亮相。该展览也是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周”重要项目。

  “意会中国”项目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为推动中阿人文交流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活动不仅是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文化交流品牌,如今更是文化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精品工程项目之一。2014年,来自黎巴嫩、科威特、伊拉克、也门、约旦、突尼斯、苏丹等11个国家的11位艺术家赴华参加“意会中国”活动。历时22天的创作交流活动中,艺术家走进浙江舟山、北京城区,并在北京延庆进行半封闭式总结创作。

  2015年,“意会中国”活动邀请来自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巴林等8个阿拉伯国家的10位知名艺术家来华。艺术家在安徽和浙江的黄山、宏村、西递、千岛湖等地进行采风创作;在北京参访人文历史遗迹,与艺术院校师生进行交流,并在大兴进行半封闭式的总结创作。

  经过数年积累,“意会中国”不仅通过采风创作活动让更多的阿拉伯艺术家对中国尤其是中国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为中阿艺术家、民众之间增进理解搭建了桥梁。

  2015年,“意会中国”活动更首度走出国门,在阿拉伯国家巡回展出。首站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展出了17名阿拉伯国家艺术家描绘的中国,50多幅风格各异的作品不仅还原了他们在中国采风时的见闻感悟,更蕴含着对中国的向往与眷恋。

  走过7届的“意会中国”为中阿人文交流添上了一笔浓墨。阿拉伯国家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画笔将一个友好、现代化、文明的中国呈现给观众,见证了中阿文化交流合作的繁荣景象,在阿拉伯各国文化艺术界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