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公路养护管理和机械化程度走在台州前列

12.11.2014  20:13
  日前,临海国省道干线公路大中修和危桥修复工程顺利完成。
  今年,临海投资1.1亿元抓精细化养护,通过应用推广“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技术,实施G104京福线部分“白改黑”路段混凝土面层铺设,国道“白改黑”(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工程,缩短工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3至5年。还实施G104京福线部分路段纤维碎石封层;修复G104京福线杨梅中村桥、东岙桥、前岙洋桥等国道桥梁;增设国省道钢质护栏等安保工程设置;实施黄四线、小杜线、临牛线、叶下线、小花线、邵柏线、大路头—鲍家、胜坑—南洋连接线共8条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部分路段实施“白改黑”工程。目前完成滩头村-茶山村、岭头棚-王炉等15条2014年度农村公路临水临崖安全设施(钢质护栏)50.623公里的施工图及预算上报,并根据轻重缓急,已完成上宅-其后山3.4公里,岭头棚-王炉1.1公里钢质护栏设置。
  在施工中,临海交通部门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如采用盖梁张拉预应力加固技术,对104国道汤岸大桥进行修复,有效地提升了桥梁承载力;在104国道“白改黑”施工中,除了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共振碎石化工艺外,还新采用水泥乳化半柔性高强混合料、超黏磨耗层等新材料、新工艺,缩短了旧路改造的工期,有效防止反射裂缝,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还注重公路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打造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公路发展新模式。
  抓精细化养护,对沥青路面轻微的龟裂、不规则裂缝、松散等常见病害采取科学规范化的技术处理,将路面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桥头跳车等公路病害,发现一处,治理一处;注重加强路面表面积水疏通和路面结构层排水,同时对路肩进行平整整治,对边沟进行清扫、疏通,修复破损的沟底、坡面、立墙、出水口,更换损坏的边沟盖板,并对钢质护栏进行定期清洗,确保公路清洁、美观、舒适、排水畅通;对公路沿线的杂草进行修整,确保不遮挡标志标牌,并对路肩堆积的杂草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以免堵塞边沟。
  为更好地迎接交通部对104国道路况检测,临海交通部门加班加点,采用沥青灌缝工艺完成104国道水泥路面裂缝和伸缩缝的沥青灌缝,共计长度55000米;牛山隧道两端沥青路面罩面计1.8公里;完成灵江三桥梳齿型桥梁伸缩缝的修复加固;完成杨梅岭隧道、黄土岭隧道瓷砖修复400平方米。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方面,今年列入省改造计划的只有县道川市线府南路桥,其余乡村道如东塍镇绚珠桥、西山坑桥、涌泉镇炉头桥、沿江镇外星屋桥、楼下桥这5座,由于年久失修,已列入四类危桥,当地百姓反映强烈。临海交通部门积极自筹资金250万元,对这些危桥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年底前完工。
  隧道修复工程涉及S225大路线里王隧道、呈岐隧道和马宅隧道的照明设施由于电线路老化,设计等级低,照明程度无法满足车辆和行人通行的亮度需求,事故频发,沿线百姓反映强烈。该3个路段甚至成为了事故黑点黑段。针对这一情况,临海交通部门积极与台州市公路管理局和省公路管理局沟通,现已完成设计和招投标工作,计划今年全部修复完成,并争取将该修复工程列入省市明年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水毁工程计划对S322临石线K14+500~630路段高挡墙向外移位采用网索加固,目前已完成设计工作,施工队伍也已进场施工,计划10月底前完成。
  同时,优化养护管理模式,实行站队合一,将路政中队与公路站进行合并办公,路政中队兼顾养护巡查任务,并重新划分管养路段,把原来的线条管理改为块状管理,7个公路站合并为6个。还投资500多万配备绿化喷药车、路面扫地王、带冲洗洒水车,及专业机械操作司机,实现了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为辅的公路养护模式,临海的养护机械化程度走在台州前列。(临海市交通运输局 卢赛飞报送)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