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断厚植浙西生态屏障优势
深入践行“两山”论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临安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一表式”管理模式。该模式将通过对水环境质量和森林碳汇质量“双监测”“双保护”“双考核”等措施,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倒逼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还自然以宁静、美丽、和谐。这是临安继去年在全区开展无污染镇街创建之后,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又一创举。
近年来,临安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森林覆盖率从78.2%增加至81.9%,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列全省第二,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中国天然氧吧”。这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临安给“两山”论作出的生动诠释。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临安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八八战略”在我省的持续深化、生态浙江建设的久久为功息息相关。
2004年1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临安天目山调研生态浙江建设,对天目山村民利用荒山种竹“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收入”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叮嘱大家,一定要把绿水青山保护好,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并强调,“临安要继续在生态建设上发挥示范、龙头和领跑作用,走在全省前列,为生态省建设作出贡献。”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如何打好第二张、第三张“生态牌”,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驰而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临安历届党委政府恒久不变的执政要务。
近年来,临安以“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为引领,持续推进绿色环境打造,做大做强绿色经济产业,匠心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度、百姓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在绿色环境打造上,临安自加压力、拉高标杆,“铁肩”扛起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的环保担当,扎实推进化工、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实现区镇村三级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连续两次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
目前,临安全域地表水Ⅱ类及Ⅱ类以上水质达90%以上,地表水质位列全省前茅。在护绿上,突出抓好天目山、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工作,全区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成为杭州地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
在绿色产业方面,临安聚力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着力建设青山湖微纳智造小镇。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成立规模3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已招引包括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在内的一批产业链项目,成为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地和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培育地。此外,临安还积极发展健康休闲产业,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产业化项目——太保家园·杭州国际健康管理社区项目,打造集健康养老、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幸福产业集群。
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临安以“城中村改造”“美丽公路”“村落景区”“八线六景”等建设为载体,全面扮靓城区、集镇、公路、景区、乡村,把临安全域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全域景区化”带动大旅游,书写“两山”论临安篇。撤市建区两年来,临安累计投入城中村改造资金235亿元,打通城市断头路20条,配建绿地公园3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4806个。以“生态优先、还湖于民”理念,高起点编制滨湖新城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青山湖环湖绿道全线贯通。眼下,临安正环青山湖实施桥、隧、厅、体、湾与青山湖景区创建“5+1”工程,城市发展加快迈向“青山湖时代”。
在镇村建设上,临安秉持“集镇靓、村庄美、百姓富”的理念,深入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区18个镇街实施了全面美化和靓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连续两年获评省级优秀,入选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同时,创新开展“村落景区”建设,大力开展美丽公路建设。通过美丽公路的串珠成链、连片成景,全力打造一批“村美业兴人富”的美丽乡村。在“全域景区化”理念引领下,临安城乡处处皆景,四季宜游,绽放全新活力。
下一步,临安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结合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杭州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南翼核心增长极”这一目标,努力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重要承载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高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区、杭州营商环境最优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样板区,全力绘就临安城市高能级、产业高层次、生活高品质、生态高颜值、文化高品位,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临安力量。
(杭州日报 记者 管光前 通讯员 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