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地下室里,藏着明朝技法

05.12.2014  08:17

十竹斋

魏立中正在印制新创作的钟馗

前天,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浙江以30项的入选数,连续第四次名列全国第一。在这30项名录中,杭州地区入选的有两项,一个是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另一个则是杭州十竹斋传承的木版水印技艺。昨天,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柳河告诉记者:“国遗的入选标准很高,也很复杂。其中,不间断的传承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相对于杭州人耳熟能详的方回春堂,十竹斋就陌生了许多,它在哪里?是干嘛的?这项古老技术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昨天,记者走进了十竹斋。

乱真”到一个境界就成为了一项技艺

昨天下午17点,中山中路和凤起路的交叉口,大概是杭州晚高峰最繁忙的路口之一。拐角处,在银行与快捷酒店旁边,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小门庭,雕花木门,石头鱼缸,三尾红色小鱼不知人间繁忙,自顾自地悠然摆尾。

抬头看一眼招牌,十竹斋。

推开门,竟是十几阶通往地下室的楼梯。虽然铺着红毯,但石阶上因为潮气而显得有些湿漉漉的。

地下室总共不过300平方米,挂满了字画、照片、证书、牌子。地上还有许多照片和木板水印作品,已经装裱好还来不及上墙,可墙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悬挂的空间,一旁是几张展示柜和工作台,人就有些转不开身。

十竹斋的掌门人,同时也是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的传承人魏立中告诉记者,对于这项技术能入选国家非遗,他很高兴但并不意外。因为早在去年,十竹斋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2001年,魏立中创立了杭州十竹斋艺术馆。

那时,在环城北路177号的创意园里,10年后,他把十竹斋搬到了现在的地下室里,他觉得可以闹中取静,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而且中山中路和印刷颇有缘分,“宋时,藏书家之间流行一句话‘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由此可见杭州的木刻印刷有多强。而当时中山中路太庙巷到众安桥这一带就是杭州当时刻书、卖书的地方。

魏立中说木版水印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乱真”。因为这项技艺就是对中国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复制的传统工艺。

在“十竹斋”的陈列中,能看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复刻一幅作品,需要用到少则几十块,多则上百块的雕版,成品一般被用于装饰和收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文 吴煌/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