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了时间表

09.09.2015  14:23
  职业发展空间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课讲得好,没有写论文,再优秀再努力也评不上职称?未必!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在给出新的答案。
  在第3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今天共同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亮出改革时间表: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审批;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新的职称制度,将中学和小学两个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合一,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使他们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改变职务(职称)评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同时,将职务(职称)评价与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解决评聘脱离引起的聘岗、兑现待遇的矛盾。
  如何发挥好政策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这次改革的一大突破。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专家选拔出来。
  据了解,在2011年至2013年扩大试点过程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在这806名正高级教师中,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评出了小学教师61名、幼儿园教师12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名、音乐教师6名、体育教师11名、美术教师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