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开始发力

22.12.2015  13:36

              学习时报—百度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显示,2015年11月全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98.4,仍处于景气临界值以下。本月景气指数比上月下降0.1个点,下降程度微小,显示有趋缓迹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6%,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11月中国财新PMI继续回升至48.6,虽连续第九个月低于50,但较10月的48.3略有回升,为6月以来最高。

  国家统计局与财新PMI数据背离的原因是统计局样本中重化工业占比较大,若剔除重化工业影响,统计局和财新PMI方向大体一致。11月CPI同比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至1.5%水平(由于北方极端天气造成的蔬菜价格上涨等短期因素,因而CPI上涨不具备长期性),PPI同比下跌5.9%,继续保持大幅下跌状态,工业品通缩压力持续。

  虽如此,统计数据中仍有一抹亮色,显示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3.1%、51.6%和53.4%,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PMI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尽管经济保持“L”型势态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但经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动力在逐步转换并有持续向好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内需正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从消费品制造业PMI持续扩张的态势可以明显感觉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增速已从12%放缓到6.9%,但就业保持强劲,这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可以这样说,不断增长的服务业正在吸收从传统重工业和制造业分流出的劳动力。随着整体劳动力增长放缓,服务业的扩大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数据显示,我国的服务业从1980年仅占GDP的20%多一点到如今已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自2013年始,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GDP的最大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中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升级的矛盾愈发凸显。产能过剩甚至部分行业严重过剩,一方面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基本需求的满足,居民需求正在向中高端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人均收入也不断提升,尽管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之下,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强大购买力必将喷薄而出。比如,我国在线销售收入正在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而电影票房收入增速达到了40%以上。

  中国经济正处于这样一个时刻:经济增速下降和就业基本稳定的同时,政府和市场联手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进而经济动力在逐步转换。这样一个速度下滑、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过程,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其中的重化工业出现颓势之时,其周边所依附的诸多中小企业毫无疑问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服务业企业困难会更大。这从学习时报——百度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中的服务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也能感受到,11月此指数为100.3,处于微景气区间,较上月下降0.7个点,已连续两月出现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多米诺传递效应短期内或许会放大。

  尽管如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发力下,服务业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增长存在的结构性弊端。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开始发力之时,亟需政府实施更加精准的财政货币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经济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一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中小高新企业实施减税、财政贴息等措施;二是鼓励政策性银行实施定向优惠贷款,进行精准金融帮扶;三是为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着力降低制度成本;四是加快推进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改革,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打出一套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

 

作者:杨英杰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