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6关键词:稳 新 变

19.02.2016  09:57

春节黄金周市场年味浓、消费旺;外贸下滑但先行指标预示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开局良好;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工业价格降幅收窄……陆续发布的首月核心经济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尽管趋稳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势头强劲。

我们不宜低估2016年的困难和挑战”,站在2016年初看经济,银行家们心情复杂——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经济环境的改变必将促进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力度较大的适应性调整。受访银行家们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但从开年经济形势的银行端看,严峻中藏有一息暖意。

民生指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尽管涨幅较上月有所反弹,但去年以来消费物价温和上涨的态势得以延续。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1月份物价涨幅反弹明显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而春节市场需求上升、消费高峰期间出现大范围恶劣天气等因素,加剧了食品等价格上涨压力,不过这种季节性波动对全年CPI走势影响不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于工资水平和服务需求的刚性增长,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超过了同期CPI涨幅,成为驱动消费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新趋势。

就业“”,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431万人,年均新增1286万人,这两项指标比“十一五”时期均增加11.4%。今年1月,我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市,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业形势稳定,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量不减、服务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双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后,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吸纳就业方面功不可没。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诞生”的新登记企业约1.2万家。去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统计有240多万返乡农民工在创业。

宏观经济:“

当中国百姓欢度农历新年假日时,国际资本市场在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中出现动荡,日本、欧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探,避险情绪则不断推升金价。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债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积累,而去杠杆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此外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中速增长轨道,总需求不足将成为常态。

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再次出现“双降”且降幅加深;当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显示经济趋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然而,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压力之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意更加凸显。

——网络消费和服务消费蓬勃发展。

——更注重通过有效投资惠民生、稳增长。

——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引领下,1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2%。

放眼全年:“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年以来,各项改革频频发力、利好频传: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

居住证制度实施,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完善土地、城镇住房等制度……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坚冰,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一方面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一系列“组合拳”,从不同层面发力,壮大实体经济。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令人振奋。对于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挑战,关键在于落实改革措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于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这表现在四方面: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生产领域完善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收入领域结合扶贫攻坚工程,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消费领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消费环境。

银行家眼中的2016:严峻中,藏有一息暖意

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下降2.6个百分点;65.2%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上升3个百分点。

银行家们坦言,过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银行经营模式渐趋式微,2016年总体上仍属筑底期,要两到三年才可能走出低迷。但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孕育,而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南京银行副行长束行农——

今年1月测算下来,在不超过120亿元的信贷投放中,小微消费零售与大企业大项目的信贷投放比例是对半开,大项目对依赖表内贷款业务支撑在下降。经我行测算,消费信贷方面利差较大、较稳定。今年1月以来,整个银行市场信贷投放超出预期,我们今年开局投放也更积极一些。从信贷投放来看,在谨慎中我们慢慢闻到一丝复苏的味道,信心在逐步恢复。但实体经济回升还有一个过程。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

2015年“实体经济受寒、商业银行感冒”,信贷投放“357”效应(即信贷大投放后,三年出现不良、五年风险爆发、七年大量损失)、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放开、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银行盈利明显承压。2016年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不小,利润增长困难较多,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较重。

当前,中国经济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宏观调控措施得当,牢牢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一定会稳中向好。

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

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不破不立”的转型关口,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经济增速换挡的背后是新旧动力转换,之前倚仗的旧动力日渐式微但占比仍然较大,新动力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且占比较小,动力转换任重道远。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