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温州:全民治水 共享幸福

15.12.2016  14:41

温州:全民治水 共享幸福

 

清澈的菇溪水顺流而下,几只白鹭静立河中央,亲水步道绿植郁郁葱葱,漫步的群众络绎不绝。人群中,一位正在岸边捡拾垃圾的老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经过攀谈得知,她叫王碎奶,是浙江省温州市桥头镇巾帼服务队队长。巡河、护河是她和队员们几乎每天必做的事情。“菇溪是我们的母亲河,治理过程很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要出力。”王碎奶语气坚定。

 

  “菇溪最脏的时候,人从河边经过后鞋都无法清理,只能扔掉。”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周成标回忆。2008年,不愿坐视家乡河继续黑臭下去的桥头镇40多位企业家,捐资3200万元,支持政府启动菇溪河道治理工程。在八年艰苦的治理过程中,桥头镇民间捐资6123万元,创下了浙江全省小流域治理民间捐资额的最高纪录。

 

  善治者以治水为要。2013年以来,温州市立足“民资、民力、民办、民营、民享”,发动全民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激活民间资本   实现多元治水

 

  2013年,瑞安市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作为温州市首个镇级环保协会成立,何建东成为首届会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精湛化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何实现“制污”到治污的转变?“责任使然。”何建东作答。

 

  以作坊式加工汽摩配件起步的塘下镇,过去污水横流、臭味熏天。何建东痛定思痛,唤起行业自律意识,筹资治水。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发起“吾水共治”圆桌会,30多家企业签订《环境保护承诺书》。在何建东的带动下,企业捐资1500多万元用于治水。景阳河、南门湫河等数条河流近几年恢复了往昔生机。他笑着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让塘下镇能游泳的河越来越多。

 

  温州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治水,制定了专门的激励办法,给予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设立治水功德碑、进行河道冠名等。许多企业家当起了周边河道的“临时河长”,为治理家乡河,改善企业周边水环境积极贡献力量。温州市精诚鞋业公司承包了企业周边150米河道的整治任务,并将河岸建成了滨河小公园。永嘉玩具龙头企业——奇特乐集团董事长章金飞义务担任“河段长”,出资购买机动船,配齐打捞垃圾设施,再从企业抽调4名员工担当河道保洁员。

 

  企业在积极参与治水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同时,也获得了显著的治水收益。

 

  中央荷花池、塘河文化展示馆、临河戏台……中梁地产集团承建的瓯海区“五水共治”的重点项目之一——荷塘月色公园,各景点相互映衬,成为主塘河景观带上的亮丽风景。中梁地产集团中心区事业部工程师陈尔惠介绍,在开发半塘河边的楼盘前,他们就揽下地块旁一段300多米长的河道治理任务,共投资1 000多万元、花费3个月对河道进行治理。完工后,半塘河的行洪能力和周边土地价值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温州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两只手”共同发力治水的良好局面。温州市发行“蓝海股份”,一期成功募集8亿元资金,89个项目获328亿元融资贷款。鹿城区瓯江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通过PPP模式共融资50多亿元。

 

  社会各界发力   汇聚治水能量

 

  11月中旬,温州天气湿冷,大多数人已经减少了外出次数,但潘胜忠的习惯没有改变:戴好袖章,插好小旗,骑上自行车,开始了20多公里的巡河工作。

 

  潘胜忠的身份是瓯海区瞿溪街道的河道协管员,大伙儿称他为“民间河长”。捡垃圾、查排污、做记录……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6年。2015年,潘胜忠当选“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组委会的颁奖词是“小小的河长,大大的使命”。“河水越来越清了,这就是对我付出最好的回报。”潘胜忠的言语质朴动人。

 

  与潘胜忠这样的“民间河长”相辅相成的,是由8 751名各级干部担任的温州全市14465条(段)计18935.6公里河道的“行政河长”。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温州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全覆盖。

 

  此外,温州还推出“河道督查长”和“河道警长”协助河长。“三长共治”构筑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心治理”的责任包干体系。

 

  各尽所能,为水而战!民间治水努力与政府治水举措相互补充,共同凝聚起治水正能量。

 

  苍南县“壹加壹”社区服务中心接手了金乡镇113公里河道的保洁工作。除进行河面保洁外,中心还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护水意识。这不仅解决了政府包揽一切的弊端,也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这种向社会力量购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的市场化模式,正在温州逐步推广。

 

  走乡村、进学校、深入社区以及文化礼堂……温州市绿文环保公益中心创始人刘彭介绍,他的伙伴们每年举办公益宣讲达上百场,生态治水等理念被他们带到全市的各个角落。

 

  森马集团不仅捐资1 000万元,还主动承担起新桥旧工业区、娄桥新工业区等地河流的治理工作。

 

  曾在英国最大的水利公司——联合公共事业集团任职的温州小伙胡如意,回乡后创办了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接手了51条河道的治理工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回家乡并成功运用到黑臭河道整治中。

 

  干部、群众、企业、社会组织……温州市各界人士积极为治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实现“绿水青山”,誓不罢休。

 

  持续跟踪监督   悉心爱水护水

 

  河面干净整洁,河岸绿意盎然……这样的景致已经成为温州市多数河道的常态。家住娄桥街道的居民秦建武看着身边的水环境一天天好起来,她感慨万千:“感谢全民治水,让我们留住了内心深处那份浓浓的乡愁。

 

  你若参与,好水自来。经过努力,温州治水成效明显:平原河网氨氮、高锰酸盐、总磷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32.5%、4.9%、8.4%;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92.2%、17.9% 、51%。特别是全省八大水系污染最严重的鳌江,氨氮平均浓度下降70%,江口渡出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Ⅲ类;12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全部合格;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温州市“五水共治”群众总体满意度达80.4%。

 

  但是,治水成效出现反弹怎么办?有了群众监督,问题迎刃而解。

 

  “上周轮我值班,小组专门去回访了瑞安市处理河道排污的情况,保持得很好。”温州市市民监督团成员姜朝晖介绍近日开展的工作,“市民监督团的一大职责就是经常不打招呼直奔全市各江河湖库现场,寻找治水短板。

 

  目前,温州全市共有50多家公益环保组织3万多名治水志愿者组建了800多支承担监督、宣传等功能的治水队伍。普通市民可通过《电视问政》《新政聚焦》等媒体栏目监督治水,还能借助微信、微博、APP等平台进行在线举报。

 

  专家恳谈会、治水微讲座、河长论坛、民间组织(人士)治水群英会,温州市治水办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就如何科学治水建言献策,共征集到有价值的建议意见近1 000条。温州市还与温州大学等35家技术支撑单位合作,成立了“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206名技术服务专家进入“治水智库”,75项适用技术成为“治水利器”。温州在治水中依靠民智,实现民享。

 

  温州治水成了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温州市委、市政府更是自加压力,将污水收集处理率、水质提升情况、河道治理后的防反弹工作等列为“一票否决”的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市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安排以及其他市级资金安排挂钩,作为对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促进治水任务落实。

 

  治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民治水不仅是温州建立健全治水长效机制的题中之义,也将确保“五水共治”工作一贯到底,让群众享有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