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要发扬“圆珠笔尖”精神

18.01.2017  14:32

  1月10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具备圆珠笔笔头“笔尖钢”的批量生产能力,未来两年将有望完全占据国内市场,替代进口。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引发热议。我们经常使用,且早已见怪不怪的一个小小圆珠笔头,竟然完全依靠进口!国民在为之振奋之余,未免也会产生许多疑虑和困惑: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探月工程”等一些领域甚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为什么对类似圆珠笔头这样的小“部件”却熟视无睹,迟迟没有突破?
  究其原因,无外乎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科技研发和生产机构缺乏“工匠精神”,盲目贪大求洋、“抓大放小”,总是瞄着所谓的“高精尖”,盯着不放、穷追不舍,而忽略了一些事关国民经济、百姓生活的“小部件”,更不注重把科研的方向与成果跟实际的需求及转化应用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转化,结果导致大的成果没有进展,小的成果也没突破;二是政产学研用平台还不够健全完善,一些科研机构及生产厂家对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许多原本具有很好应用前景和推广效果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及时应用;三是一些生产应用企业缺乏民族自信,盲目“崇洋媚外”,总是拿旧眼光看新事物,觉得“国外的月亮圆”,放着国产设备不用而一味从国外进口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挫伤了国内科研单位科技攻关的积极性。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是圆珠笔第一大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但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与其相似的是我国的矿业行业。多年来,我国早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矿业大国,无论是矿业产值、从业人员,或是矿山企业数量、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都居于世界前列,每年需要的采、选、冶及辅助运输等矿山机械设备不计其数。但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国内有许多相关的矿山机械研究机构及生产厂家,也不乏有国字号“巨人”级的研发生产厂家,但许多关键性技术,要么依然没有突破,一些大型采矿机械装备还需要进口;要么已经突破,但“墙内开花墙内香”,还未被矿山企业所认识接受。就拿矿山辅助运输设备——液压驱动式“猴车”来说,作为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很高的新一代“猴车”,因为其与传统的机械驱动式“猴车”相比,具有软启动、软停车、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所以备受矿山企业青睐。但这种高端“猴车”在国内却研发迟缓,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依靠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2008年,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生产出液压“猴车”后,很快就牢牢占据了国内煤矿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等国家。此后,国内煤矿再也没有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过液压“猴车”,不仅提升了液压“猴车”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还有国内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选冶技术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这些年经过持续创新和攻关,相继研发出了包括技术、装备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许多技术居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在许多矿山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但仍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因为诸多原因所限,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而无法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可以说,“圆珠笔头之问”折射出了一个尴尬现实,那就是跟我国是矿业大国但不是矿业强国一样,我国早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国要从矿业大国成功迈向矿业强国,必须先“利其器”——从机械制造入手,“抓大不放小”,紧盯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实现基础技术的突破和积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同时,国内生产应用企业,也要转变观念,支持国内自主品牌,积极推广应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装备。
  当然,科技创新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仅靠科研部门“单打独斗”,只有政府重视、企业支持、社会关注、科研机构主动,真正搭建起一个政产学研用平台,尤其是科研人员要增强民族自信,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真正把“圆珠笔尖”精神发扬光大,中国智造之路才能越走越实、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