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担纲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角任重道远

18.07.2017  11:13

            7月7日至8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塑造联动世界”,传承了上届杭州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精神。

  冷战后旧有的国际格局发生剧变,但新的国际格局并未生成。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际,全球经济治理日益失衡,金融危机此伏彼起,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G20这一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运而生。它的代表性在于:虽然只有20个成员国,但其经济总量、国际贸易和人口数量分别占全球的90%、80%和66%,足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正因如此,G20每年召开的峰会以及探讨的话题就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从加入G20开始,就致力于推动G20成长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大核心平台。然而,G20成员构成复杂,既包括西方七国集团(G7)和欧盟(EU)这样的发达国家集团,也包括金砖五国(BRICS)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还包括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不少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差异,决定了各方利益诉求的不一致甚至是立场对立。

  中国对参与G20峰会十分重视。因为我们深知,要想提升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就必须依托G20这个更大的平台,联合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步改变旧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将G20逐步打造成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的多边合作大舞台。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中国领导人近年来十分重视参与G20峰会,发挥担纲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任。

  自2009年9月G20美国匹兹堡峰会以来,中国领导人加大对G20议题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旨在团结大多数成员国来表达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治理观,谋求自身的正当权益。从G20匹兹堡峰会到首尔峰会,从戛纳峰会到圣彼得堡峰会,从杭州峰会到汉堡峰会,中国领导人始终秉持“铁肩担道义”的理念,积极倡导并引领G20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形成重大共识,走向务实合作。

  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9月出席圣彼得堡峰会以来,已经连续5年参加G20峰会。依托这个多边合作大舞台,他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政府的改革观点和合理化主张,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赞誉。概括起来,习主席对全球经济治理和改革的主张如下:1、在G20框架下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3、关注发展议题,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4、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5、推动创新和新工业革命,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全球议程和行动计划。6、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方向发展;7、推动共同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习近平主席这些治国理政的观点和主张来看,核心是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倡导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关注全球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中国领导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近年来G20峰会的议题更多的涵盖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比如,G20戛纳峰会通过的《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充分反映出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主张,并且预示着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G20避免了成为多边合作的空谈馆,开始走向务实合作。

  在新旧交替时期G20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受制于不少变数影响,要即刻发挥其全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不现实的。就目前而言,这些变数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执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英国脱欧与欧盟的斗争激烈;美欧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张相左;欧洲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治势力日益猖獗,等等。本届G20峰会未能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达成共识,G20内部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张也并不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担纲全球经济治理任重而道远,而中国政府发挥的引领作用值得我们点赞。

作者:赵俊杰

来源:光明网

从杭州到汉堡 G20有哪些新变化?
到目前为止,杭州共识的落实率达80%,杭州网
G20汉堡峰会的“杭州底色”
在经济全球化遇阻,世界经济面临关键转折点之际,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