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叙事,久违了

20.08.2015  01:55

    上海书展今天开幕,国际文学周率先启动

    亮相4小时,发言14分钟,刚获茅奖的金宇澄被围堵得累了

    作家金宇澄

    今天,第12届上海书展正式开幕。书展的重头戏——2015年上海国际文学周,在昨天提前启动。

    昨天下午两点,文学周主论坛举行。陈丹青、刘庆邦、李洱、金宇澄、孙惠芬、李娟、滕肖澜、路内、穆赫塔尔·夏汉诺夫、米歇尔·康·阿克曼、马海默、西蒙·范·布伊、艾伦·李等中外文学、艺术界的大咖都来了。今年的主题是“在东方”,探讨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家分成两组聊聊各自的看法,一说就说了4个多小时。

    灰白麻质衬衣、黑色西裤、黑丝皮鞋,作家金宇澄安安静静地坐在第一排,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轮到他这一组上台。当然,他没有闲着,口袋里的手机不断震动。主持人报到他的名字时,大家的掌声响得有点久,他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这是他获奖后的首秀,多少有点让人期待。

    “在东方”,其实是个老话题了。可以想象,观点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觉得东西方越来越像。比如李洱,他前几年到纽约,已经感觉不到和北京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差别:它叫北京,这叫纽约。

    也有人觉得,差异该越来越大才好,或者说,我们压根就不了解彼此是什么样,陈丹青就觉得,其实,我们对全世界的想象都是错的。

    第一组发言结束时,中场休息12分钟。主持人刚宣布“下课”,后方很多观众,手持一本或多本《繁花》,迅速前移,一会儿功夫就把金宇澄包围了。刚起身的他,不得不坐下,一个个签名。

    “金宇澄果断上升为上海文学界门脸……”在现场的粉丝发了条微博。

    “首先要恭喜金老师,上海是您的主场。”主持人努力引导他说点应景的话。金宇澄抿抿嘴,有点尴尬地一笑,打开手里的一份稿子,转移话题:“谢谢大家。对于主题,我写了一个东西,还是念一下吧。

    其实,《繁花》的走红,就是对这个话题最好的回答。

    “中国传统叙事,久违了。”金宇澄缓缓的低音,像是旧时话本小说的调调,悠远、绵长。

    他觉得,无论世道怎么变,中国饭和西餐还是不一样的。东西方永远是一种对照,不是融合。比如,西方叙事注重内心,喜欢探究,“这可能和无穷无尽的忏悔有关”。中国人却习惯简单说话,一遇到复杂的内容,就会转向“不响”。“中国,人那么多,讲那么多话,一辈子认识那么多人,传统基本的性格审美还是这样:大声讲话,一起吃饭。中国人学西方一百年,在小说里写国人吃西餐,但习惯写西餐的中国作者,还是更愿意在大圆桌上吃饭。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马黎 发自上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