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抗战中两次来浙 柏庐合影成“杭州谈判”唯一实证

24.07.2015  10:38
1937年3月,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在杭州

  【前言】70多年前,为了抗击日本侵略,无数浙江儿女投军报国,上阵杀敌;为了光复祖国的山河,他们把一腔鲜血洒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也把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那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反侵略战争。

  时过境迁,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纷纷老去。即便苍老,在他们的脑海里,依然有枪炮贯耳的回音,有枕戈待旦的期待;即便苍老,他们的家人依然期盼着那些当年走出家门却没能回来的青年们;即便苍老,他们依然想把一直以来无法说出口的故事重述。

  我们在寻找这些人,也在寻找这些故事。如果你是抗战老兵们的亲人子女,如果你是某一特殊事件的亲历者,或是了解那些历史事件的志愿者,联系我们,我们期待听到这些故事。为了那些倒在冲锋路上的战士,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真实的历史。

   浙江在线杭州7 月24 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编辑/ 汪江军) 出生于江苏淮安,而浙江绍兴却是他的祖籍,作为家乡人,周恩来对浙江满怀深情。

  他生前曾30次回到浙江,其中抗战期间就有两次。1937年,他深入虎穴,在西湖边与蒋介石会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9年,他烽火千里回家乡,极大鼓舞了浙江军民团结抗战。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浙江在线记者再次来到西湖边的澄庐和柏庐等地,回顾当年这里发生的不平凡事件,纪念伟人为抗战作出的贡献。

   南山路上的澄庐别墅

   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谈判开端

  刚出梅不久,杭城愈加炎热,西子湖畔的蝉鸣响个不停。

  南山路189号,一幢三层奶黄色西式别墅临湖而立,坐拥西子湖远山近水的无限美景,这就是澄庐。它始建于民国年间,室内入口大厅楼梯为双跑式,铺设白色大理石,楼上装修精致细腻,用材讲究。

  1937年3月,中共代表周恩来、潘汉年与蒋介石在此秘密会晤,史称“杭州谈判”。

  这是抗战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浙江大学教授邹身城表示,人们都知道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对促进国民党的转变和促使国共两党可能重新合作起了积极作用;而往往不太注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直接谈判是从1937年3月的西湖会谈开始的。

  邹身城认为,“‘西安事变’并未具备国共两党对等地派出正式代表,在高层次进行和平合作谈判的时机,只有3个月后的‘杭州谈判’才是国共两党正式直接谈判的开端”。

 南山路上的澄庐外景

   “杭州谈判”后两党开始携手抗日

   珍贵照片成谈判唯一实证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已亲口向周恩来许下联共抗日的诺言,并邀他赴南京谈判。

  可谁知张学良亲自送蒋回南京后,反而遭到蒋介石软禁和关押。于是,中共开始担心周恩来赴南京是否安全。1937年1月5日和6日,中共中央相继发电指出:“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后,不为张学良第二。”

  但面对日军的铁蹄步步紧逼,周恩来为了抗战大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深入虎穴,与蒋直接会面商谈国共合作,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春天,蒋介石刚好在西湖边疗养,住在澄庐。因为这样,这次国共抗日谈判的地点也迁到了杭州。当时,除了周恩来,中共还派了潘汉年一同前往。”专门研究杭州历史建筑的学者仲向平表示。

  这次的“杭州谈判”极度机密,范围很小,甚至几次更改会谈地址,地点包括满觉陇的烟霞洞、德清莫干山的白云山馆等,而澄庐作为当时蒋介石的下塌地,是整个谈判过程中的指挥中心。

  3月25日,夜幕降临。一辆小轿车悄悄地驶达西湖边一幢幽雅的别墅门口,从车里下来一位中年男子,这就是周恩来。周恩来的下榻处是西湖边的柏庐,“柏庐就在今天的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附近。”仲向平说。

  “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烟霞洞谈判是‘西湖会谈’中比较具有决定性的一场。”仲向平说,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周恩来与潘汉年在四眼井下车,步行朝满觉陇山上的烟霞洞走去。在这里,周恩来、潘汉年同国民党代表张冲你来我往,几经交锋,谈判终于达成了初步共识。

  烟霞洞谈判后,在柏庐前,潘汉年为周恩来和张冲拍下一张合影。“咔嚓”一声,留下了迄今仅存的关于“杭州谈判”唯一实证。

  3月底,周恩来由上海返回陕北,他的这一趟浙江之行,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直接谈判的良好开端,促成了全面停止内战,初步融洽了两党关系,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