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京新作《东极英雄》“七七”将试演 这是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

04.07.2015  09:35

东极英雄》男主角田磊在彩排中。

周五的午后,车水马龙的莫干山路提早上演了周末堵车的盛况,似乎人人都心急火燎地赶着回家过周末。然而就在马路最繁华一角的浙江京剧团京韵坊,俨然又是另外一个世界——紧闭的大门里透着锣鼓笙箫,所有演员都在舞台上汗流浃背。又跳又唱地高强度训练,让他们的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此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现代京剧《东极英雄》,昨日进行了首次面向媒体的联排联排。7月7日,就在“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当天,《东极英雄》将进行彩排试演,并于9月1日在杭州剧院首演。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点京剧创作剧目,省文化副厅长杨越光早在5月的建组会上就表示:“这部作品将不是一般的应付之作,而是要出精品。”这样的目标,让总导演翁国生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其实这些天,“拼命三郎”翁国生早就带着主创团队进行了近乎“疯魔”式的排练,如此闷热的高温天气,剧组一天要进行“三班倒”的排练,光看翁国生的头发就能看出端倪,连理发都没时间的他,笑言自己现在凌乱的长发“好似贝多芬一般另类”。

当抗战故事

遭遇现代京剧

其实抗战故事一直都是现代京剧喜爱的题材,比如经典的《沙家浜》、《红灯记》,都是京剧抗战题材的优秀作品。”翁国生说,浙江是抗日战争中受日本侵略者残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故事也很多,但是从茅以升亲手炸毁自己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到四明山游击队抗击日寇,这些发生在浙江本土的抗战故事他都觉得不怎么适合京剧表演,没能让他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些题材有的已经拍成电影,有的则很难用戏曲形式来表现。

直到他看到“里斯本丸”号沉船以及东极渔民拯救英国战俘的资料,翁国生终于觉得自己挖掘到了一个好的现代京剧抗战题材。“这是一个国际事件,也是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故事!”翁国生兴奋地说,虽然沉船事件并不为外界所熟悉,但是在东极列岛当地,却是家喻户晓,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事情。他希望借助京剧这个载体,把70多年前这些平民英雄的救人壮举,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为了挖掘素材,翁国生先后三次去“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的东极列岛采风。在韩寒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里,东极岛的美丽风光让人神往,可是每一次上岛其实都很惊险——“我们要跟着风浪把船推向岸边,顺势跳上岛。有一次真的很危险,船在靠岸时浪实在太大了,我真担心一起的编剧黄先钢老师掉到海里怎么办。

主旋律也

充满了生活情趣

故事回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1942年,渔民沈平生、唐阿良等人奋力解救在日军“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里被关押的英军战俘,却遭遇了狡诈日军的围击,最后终于救出了詹姆斯、伊文思、法伦斯三位英军战俘。“里斯本丸”号的故事很长,矛盾也是错综复杂,而翁国生所想做的,就是让剧中有血有肉的角色,都能有情感的回归。

我一直想把这部戏做得和一般抗战剧不一样。”翁国生觉得,以往的抗日作品更多体现了正面抗战的本身,作品中的中国人大都英勇顽强、正气凛然,而日本鬼子则一定是阴险狡猾、凶狠残暴,形象比较单一。如今,作为现代人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应该挖掘出战争背后更深层次的悲剧性和人文内涵。于是,翁国生和编剧黄先钢商量把这部剧的核心主题确定为“回家”。东极渔民和英国人素无交集,甚至一百多年前英国还发动过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可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英军战俘。日本中尉森田从一个最初抓捕英军战俘的战争机器,经历了几番生死轮回后,最终在死亡边缘被东极渔民沈平生奋力解救,从而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侵略战争的自我反思和忏悔。

既然是抗战剧,自然是将南派武戏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深海救战俘”、“岩洞战日寇”、“狂风斗恶浪”、“荒岛大血拼”……浙江京剧武戏的“跟斗功”、“把子功”、“武术真打结合京剧腾翻”的诸多武打设计,在《东极英雄》中成为了一道非常耀眼的风景线。不要以为主旋律题材都是很死板的故事,在剧中,编剧还设计了不少幽默的对话,比如在得知英军战俘的名字叫詹姆斯、伊文思、法伦斯之后,有渔民问对方:还有没有叫番薯丝和萝卜丝的?结果对方说,还真有人叫罗伯斯。这样的小情趣,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