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武义“民生大篷车”开进深山村

12.02.2015  11:07
武义“民生大篷车”开进深山村
修理银发丝 剪出新气象
  浙江日报武义2月10日电 今天一早,车子就开始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左一个大弯,右一个大弯。车身刷着“武义民生大篷车”字样的客车内,徐玉玲和同伴们被一下子甩到这边,一下子甩到那边。“再忍下,六葱湖马上到了。”徐玉玲是“民生大篷车”的领队,她已经多次上六葱湖村了。

  “民生大篷车”是一项民生行动,由武义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志愿者走村串巷为群众提供理发、医疗等各种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开进70多个村(社区),服务老人5000余人。

  柳城畲族镇六葱湖村,位于该县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随着车子越爬越高,远处的群山仿佛在脚下了。2005年,六葱湖通了公路。可因交通条件不好,一直未通公交车。离山脚七公里的路程,平时都需要步行。村子里住着的几乎都是老人,出行极为不便。

  太阳特别好,大篷车要来的消息早已传到村里,老人们就坐在村办公大楼里等着。两位理发师一下车,就被老人们拉住,“先给立火理,他一大早就来了。”阳光下,满头蓬乱银发的王立火老人,坐在椅子上等着。去年春节,六葱湖的雪下得特别大,王爷爷出门摔了一跤,左腿摔断了。医治后,虽未瘫痪,腿脚却不灵便了。

  “我走不出去啊!这十几里路,又没车,我都快3个月没理发了,乱糟糟的。”王爷爷衣着整洁,是个爱干净的老人。他说,老人家清爽点,儿女们过年回来看到也高兴。“小伙子呀,你们如果不来,我都想叫个老哥们帮我剪几刀了。”王爷爷微微抬头,想跟理发师、江西小伙“小黑”聊天。

  “那怎么行呀,有损您帅气的形象呀。王爷爷,您放心,我肯定帮您理个最帅的头。”“小黑”边按着老人家的头边对他说。

  “小黑”忙着王爷爷的事,“小白”则忙着打理曾奶奶的头发。这两个小伙子都是90后,是武义一家理发店的员工,也是“民生大篷车”的志愿者。两人都不愿透露姓名,自称“小黑”、“小白”。眼看着快过年了,店里忙得不行,两个年轻人每天都忙到凌晨两点。

  “小伙子,那我们不是耽误你赚钱了。”王爷爷体贴地问。“没事的,王爷爷。给你理发,就像给我爷爷理发一样。”“小黑”说。

  “呆会儿我要包饺子。”曾奶奶眼尖,已经看到徐玉玲他们带上来几十斤的饺子皮、肉、豆腐、包心菜等,中午在家的老人可以吃个团圆饭喽。

  高山上的六葱湖,俨然已是个养老院。410多人的村子,常年在家的只有50来位老人。交通不便,老人消费能力弱,山外面的商贩不愿进来。“蔬菜自己种,豆腐我们也会做,就是肉没办法。有时候半个月才能看到一回新鲜肉。”曾奶奶说。

  半个小时后,“小白”手下,一个干净慈祥的曾奶奶出现了。拿面镜子照一照,曾奶奶满意极了,说要回家到大衣镜前照一照。记者决定跟着曾奶奶回家看看。跨过一畦畦蔬菜地,曾奶奶家的泥土房里清清冷冷,肉贩已经多时没来,家里没有一块鲜肉,也没有冰箱。

  “儿子、儿媳看了肯定开心,我让老头子也去剪剪。走,我们包饺子去。这么多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我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呢。‘大篷车’开得好呀。”在镜子前左瞧瞧右看看,曾奶奶高兴地说。

  “民生大篷车”的15位志愿者,和村民一起,包饺子的包饺子,写春联的写春联,笑容久久停留在他们脸上。小山村的孤寂与清冷,在“大篷车”带来的暖意中消失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