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开放查询

25.03.2015  16:21
近年来,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档案造假案件,但为何总有人前赴后继?专家指出,档案管理疏松、纠错机制缺乏、造假成本低是主要原因。

—是档案管理疏松。记者了解到,干部档案造假并非难事,只要疏通个别关键环节就可以轻松实现。在相当一部分案例中,造假人员背后还有“高人”协助,让造假变得很顺畅。

每个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各有一个档案室,级别稍高的干部档案在组织部,一般干部档案在人事局,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管好办公室不被偷就不错了。”曾在广西担任过县委组织部部长的一名干部说,只要疏通管档案的干部,就可以实现对档案的修改,包括删除一些敏感信息都能轻松做到。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说,居民身份证是从1986年开始编制的,但电子化管理在2000年前后才实现,此前采取的是户口本与户籍卡片管理,当时要想修改或作伪较为简单。

二是纠错机制缺乏。“现在缺乏对干部档案造假的纠错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如何启动调查程序、谁去调查、怎么调查,制度上没有明确。现在查出来的档案造假问题,一般都是举报引起社会舆论或者领导重视了,才会进入调查,而这些调查都没有固定程序,随意性较大。”一位基层组织部门的领导说。

三是造假成本较低。有专家认为,干部档案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规成本太低。造假问题一旦被发现,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有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

专家建议,应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网上查询。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