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美景看不够 拆与治引爆国庆长假美丽乡村游
[常山]
山村来了返乡创客
从常山县城出发,车子驶过弯弯的山路,1个小时后来到云雾缭绕的小山村新昌乡泰安村。山溪边,樟树下,古老的油坊里,木工们正忙着整修木榨山茶油的机器,两个年轻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80后的余家富和他的90后妻子唐陈飞,这家油坊的新主人。
从杭州到常山县城,再到泰安村,在年轻人纷纷走出村庄外出闯荡的时代,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在杭州做了7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余家富却选择了回归。
“当时我就不理解。”父亲余金龙放下手中的活,接过话茬,“按现在的山茶油行情,用土法榨油的话,肯定亏。”
“我要能卖到100元一斤呢?”余家富反问。父亲不语了。
山茶油是泰安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年产山茶油5万斤,但是受制于交通不便,价格一直上不去。去年底,余家富以众筹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山茶油,价格卖到了100元一斤。常山木榨山茶油技艺是省级非遗,很多人都想到村里看看,体验体验。余家富想恢复木榨山茶油,就找到了油坊的主人,对方一听,欣然同意。这样,余家富成了油坊的新主人,他要建一个以油坊为标志的山茶油基地。
余家富不在城里买房,却在村里买了破旧的老房子。所谓老房子,其实是有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6月以来,夫妻俩已众筹60多万元,准备改造成以酿酒为主题的高端民宿,取名“村上酒舍”。民宿还没开张,已经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余家富说,有了互联网,偏远山村就不再闭塞、落后了。再加上衢州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余家富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更加自信了。
[龙湾]
游客体验古堡“非遗”
循着温州永昌堡城墙遗迹,穿过古色悠长的石板小道,一家名为“郑家园”的酒铺悄然隐匿于一群旧式砖瓦房之间。迎面而来的酒香,让国庆长假期间前来游玩的客人还未入店就有了些许醉意。
非物质文化项目、省老字号郑家园入驻永昌堡,是古堡招商引资、引进“非遗”的举措之一。永昌堡是温州市龙湾区国家级文保单位。步入堡内的明清古街,都堂第、状元府第、圣旨门巷等20多处古民居、古祠堂一字排开,还有多座古桥梁横跨其中。“一方面保护好这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另一方面让更多老百姓走进古堡感受历史文化。”该项目相关负责人陈晓明说。
近年来,龙湾区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古堡文物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堡内居民外迁安置工程。陈晓明介绍,通过布置王氏家规家训展馆、龙湾民俗展馆、王诤故居,引进“百年老字号”等方式,永昌堡正在打造“文化+旅游”的体验式旅游品牌。
郑家园是首批受惠者之一。入驻古堡后,郑家园从一开始无人问津,到现今成为游客伴手礼首选;从过去单一从事酿制和销售,到如今开发旅游产品、推出以“麦麦酒”为主打产品的多个系列伴手礼。
游客步入古堡,除了观赏明清建筑,还可以参与体验互动,感受古堡与古韵的双重熏陶。非物质文化项目、老字号“广进祥”近期刚刚落户,门店按照明末清初“广进祥”旧貌设计,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古街坊巷。同时,该店还将“高粱肉”的制作流程向游客公开,游客可以动手体验。
“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非遗的传承,走在永昌堡里就好像置身明清街区,是很不错的体验。”一边在永昌堡里体验、游玩,一边拍照留念的游客夏阿姨说。
[宁海]
“全民运动”改变生活
国庆一放假,宁海资深驴友秦学军又坐不住了,约上三五队友向东海云顶进发。
几乎每个假期秦学军都像这样行走在宁海的山水间。走遍了宁海的角角落落,可他不觉得厌,因为每年宁海都有新的运动休闲场地诞生。
变化来自宁海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2009年,宁海建成国内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提出通过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产生绿色增长的良好效应,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美丽、农民增收。从此,这条登山健身步道跨越宁海县域,不仅把散落在沿途的各个村落、自然景观、文化遗迹串连成一条夺目的“珍珠项链”,也串起了宁海老百姓的新生活。
昔日的小小县城,正因全民运动而变。仅登山健身步道每年就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千里走宁海”定期开展,形成了一股“全民户外”热潮。
龙潭村的吴良云家,是秦学军推荐的农家乐之一。吴良云本是一个普通村民,因为其家正位于登山健身步道风景最佳区域,便因地制宜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同时他还做起了向导,带领来自各地的驴友体验健身步道的美景。
像吴良云这样因运动而创业、因绿色而致富的案例,在宁海遍地皆是。这个国庆假期,全县200余家民宿长假前5天的房间半个多月前就被预订一空,预计长假7天接待游客1.5万人,营业收入1500万元。
[平湖]
拆出风景花开醉人
家住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村的村民项柳先,国庆假期“宅”在了家里。“不只自己不出去,还有别人要来呢!”项柳先说,国庆期间有两拨朋友,看了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家乡风景,一定要来看看。
“家门口就近看风景”,已然成了钟埭村村民的新风尚。钟埭村原是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老集镇所在地,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但是违法搭建多、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
2013年平湖将经济技术开发区老集镇的改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专门成立拆违小组。拆违小组组长王少文介绍,拆违工作首先从环境最差的集镇老市场开始。下发整改通知书,一遍又一遍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市场内11户共1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就这样被拆除了。据悉,截至目前,钟埭村已拆违30443.7平方米。
拆后腾出的新空间,成就了钟埭村如今的风景。王少文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日资企业密度高,已然形成了集聚效应。于是,占地90亩的樱花公园应运而生。万株樱花树,既为市民休憩赏花提供好地方,又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在樱花公园的基础上,今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新开工茶花公园、茶花公路建设,以此来提升开发区品位。
[南浔]
清清河水扮靓村庄
这个国庆假期,当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先生回到久违的家乡——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向阳村时,眼前一亮。平坦宽阔的公路一路延伸,村口一栋栋簇新的房子,最让人欣喜的是,家门口的河又恢复了清澈,两岸柳树依依,陈先生连连感叹:“回来真好!”
向阳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5000余亩的村域面积上,仅白潭漾、八字桥漾两个水域的面积就超过600亩。长达20.7公里的内外河道,织起了密密的水网。长期以来,村民伴水而栖、靠水为生。在河边搭起了鸭棚、挖出了甲鱼塘,大家的腰包鼓了,但河却一寸寸“沦陷”了。由于没有截污纳管,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改变发生在2014年,借着“五水共治”的契机,向阳村开展治水行动,拆除鸭棚、甲鱼棚5000余平方米,关停11家生猪养殖场。1个中心村、10个自然村全部截污纳管,切断了污染源头。河面的水葫芦、河底的垃圾也被打捞清理干净。
为了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村委会号召村民们自费购买垃圾桶,村里安排保洁工定期清运,并把每年的3月11日定为向阳村的环境卫生日,全村进行集体大扫除。村庄再现水清岸绿面貌。
“水干净了,保持更重要。”向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水宝说,今年以来,镇村两级累计投入65万余元,对12公里内河进行清淤,为让河水常清,还尝试对河道水体进行生态式治理。(浙江日报记者毛广绘周琳子陈醉应磊江帆沈晶晶县委报道组胡江平陈云松市委报道组任迎春通讯员郭志辉沈芳)